要做正確的事,更要正確地做事,還要把事做正確(1 / 2)

失敗者說:“工作嘛,馬馬虎虎就行了,何必那麼較真兒,跟自己過不去呢?”

成功者說:“工作不負責任、敷衍了事,這樣才是真正跟自己過不去。不要忘了我們始終是為自己工作的。”

有些時候,人們在做事的時候,總是很盲目,因為他們沒有把事情的正確和方法的正確聯係起來,而是割裂開來。結果一出現問題,他們就埋怨做事的人笨,要麼就是盲目追究責任,卻不去檢視一下,他們做的事是否正確,是否使用了正確的方法,是否把事情做錯了。

心理學家阿諾德*H·格拉斯曾說:“成功很簡單,就是在適當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就應該堅持這樣的一種理念,就是“做正確的事,再正確地做事,再把事做正確”。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正確的事是戰略,正確地做事是執行,把事做正確是標準;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正確的事是目的,正確地做事是方法,把事做正確是結果。

首先,我們要做正確的事。

做事一定要先有方向。如果站在十字路口,既可以向東,又可以向西,就先要確定自己去哪裏。這就是做正確的事,如果方向錯了,再怎麼努力,都是“賣傻力氣”,沒有絲毫價值可言。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管理員決定將籠子的高度加高20厘米。結果第二天,他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麵來了,就決定將高度再加高30厘米。可沒想到,隔天,他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了籠子外麵。於是管理員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直接加高100厘米。

鄰居長頸鹿和袋鼠們閑聊,對它們說:“你們看,這個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呢?”

“很難說,”袋鼠們說,“如果他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解決問題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做正確的事,這就像射擊一樣,如果沒有瞄準靶子,而是瞄到了別的地方,一定會脫靶。

沒有既定的目標,我們就會迷路,做起事來就會南轅北轍、事倍功半,做得再好也是徒勞,因為那根本就是在做無用功,而且做得越多,造成的損失就會越多,嚴重的話還會讓我們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其次,我們要正確地做事。

彼得·德魯克在《有效的主管》一書中指出:“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當效率與效能無法兼得時,我們首先著眼於效能,然後再設法提高效率。”這也就是現在常說的先做正確的事,再正確地做事。

如果說,做正確的事是瞄準靶心的話,那麼正確地做事,就是瞄準後的射擊。瞄準可以保證子彈前進的方向,射擊則可以給子彈的前進提供動力。

可以說,沒有射擊這個實質性的動作,瞄得再準,也沒有意義。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很多人都認為他不過是運氣好而已,不過是在故弄玄虛。

兩年後,在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冠軍。記者又請他談經驗。山田本一的回答仍是上次那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沒有在報紙上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