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將軍,末將之前一共花費了三年的時間,視察了各國國情,直到一月前返回之時,路過交江國一座城池,看到了與三年前完全不一樣的陣勢,於是便猜測彼等欲征伐我上楊,所以前來通報。”楊欲不急不忙的答道。
那將軍一聽,大喜,笑著問道:“那依楊副將所見,該當如何?”
“以末將這三年前後所見,交江國有意攻打中州之舉,但是又擔心我上楊趁機伐之,故而其實此次交江是想穩固後方,如此一來,就算竭盡我上楊所能,恐怕都難以抵擋,所以...”楊欲說道。
眾人一聽,首先是被楊欲所說話語震驚,交江國想要攻打中州,那可是不得了的事,之後又紛紛被楊欲的見識所折服,尤其是那將領,更是眼中一陣火熱,立刻吩咐道:“來人,以大王的名義修國書一封,即刻派人送往中州,另外再修密函一封,將此事詳述,八百裏加急,連夜送往大王手中。”
言畢,那將領大笑,片刻之後,又說道:“楊副將才思敏捷,如此不動一兵一卒,便化解了這次危機,待本將稟明大王,定有重賞。”
“大將軍英明,能夠不顧個人安危,果斷的向中州修國書一封,實在是令末將敬佩。”聽得那主將的一席話,楊欲也是對其膽略欽佩不已,要知道,私自以國王的名義修國書,這可是欺君之罪。
在楊欲之後,又有一片附和之聲想起,紛紛表示欽佩之意。
三天之後,還是這座城池,還是那些人,隻不過卻是臉色大異,均是喜笑顏開。
原來,中州接到國書之後,便立刻派出了兵馬,做出渡江之舉,令交江國無功而返。
自此之後,楊欲一戰成名,憑借此次功勞和眾人的推薦,楊欲被派到與百城國交界處的一處邊城,並受封為三軍統帥!
這一年,楊欲剛好二十一歲!
百城國,顧名思義,它是由一百座城池組成,但是也正是如此,有些城池主將傭兵自重,各自為伍,所以才使得百城國局勢較為混亂,但是雖說如此,這些將領卻是一致對外
自從交江國攻伐上楊國失敗,它便四處求援,一是怕中州來襲,而是為了結交盟友,好再次討伐上楊國,為攻伐中州穩固後方。
一年後,百城交江結盟於虎山之巔,再次發兵討伐上楊國,目標還是臨近交江的那處邊城,不過這次,交江同時也封鎖了一切交通要道,上楊國的使者無法進出,國書無法到達中州,所以這一次,上楊國別無依靠。
聯軍浩浩蕩蕩的直奔邊城而來,掀起遮天蔽日的灰塵,達達的馬蹄聲幾乎如同地震一般,整個地麵都在顫抖,仿佛是在戰栗。
同時在另一處,楊欲迎風而立,在其身旁一群將領隨同。
看了半天,楊欲說道:“諸位以為,此次聯軍來襲,應該如何應對?”
眾人聞言,紛紛一籌莫展,連連搖頭。
“回將軍,末將之前一共花費了三年的時間,視察了各國國情,直到一月前返回之時,路過交江國一座城池,看到了與三年前完全不一樣的陣勢,於是便猜測彼等欲征伐我上楊,所以前來通報。”楊欲不急不忙的答道。
那將軍一聽,大喜,笑著問道:“那依楊副將所見,該當如何?”
“以末將這三年前後所見,交江國有意攻打中州之舉,但是又擔心我上楊趁機伐之,故而其實此次交江是想穩固後方,如此一來,就算竭盡我上楊所能,恐怕都難以抵擋,所以...”楊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