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明朝(3 / 3)

明朝的市民文化有多繁榮,看看《明史》上的形容就知道了。由於明朝中後期商品經濟發達,人口流動加劇,明朝的城市也高度繁榮。人口數量激增,行業魚目混雜,三教九流雲集,在這樣的城市裏,一個人奮鬥的途徑,也變得日益多樣。

比如說如果你是一個文士,考科舉考不上,放到其他朝代,要麼做個教書先生,要麼回家種地,很可能清貧一生。放在明朝卻有許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給官員做師爺,給商人做參謀,甚至還可以去給戲班子寫戲。

走在明朝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各色人等:誌得意滿的達官顯貴、衣著華貴的商人……甚至連婦女都有許多新職業,比如出入於官宦小姐家的女幫閑等。許多當時造訪中國的歐洲傳教士認定,明朝城市的繁榮程度遠在同時代歐洲城市之上。每一個明朝城市在外人眼裏,都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花花世界。

在這個世界裏做老百姓,奮鬥的內容,也是可選擇的。比如如果你要打工,到了一個城市後,首先要找當地的“會館”,也就是由你的老鄉開的“招待所”,在會館登記注冊後,就可以白吃白住,然後會館負責給你找工作,找好工作後就可以合法在當地自食其力。但是,如果你工作不滿一個月就自己辭職,後果就是嚴重的:名聲算臭了,在當地無法再混?了。

明朝城市的工作在當時也是五花八門,除了可以做工人,做傭人外,就算是青皮混混,在城市裏也有行業——?青手。這個職業有兩個業務,一個是打人,比如收人錢財後替人修理人;二就是替人挨打,比如某人犯了事,要被衙門打板子,不想被打,就可以花錢雇青手替自己挨打,通常挨一次打收費十兩。幹這個行業,就算沒膽量打人,隻要能咬牙挨打,也絕對有機會發財。

按照當時規定,秀才都有國家補貼,這個到了明末也照樣有,但數目三百年來基本沒變,物價卻翻了不知多少倍。這些錢放在明初,足夠給秀才養家糊口,放到明末,卻連喝西北風都不夠。這種情況下,明末的秀才也隻好自謀生路,個別沒骨氣的,就要求人接濟,俗語“打秋風”就是這麼來的。而有骨氣的秀才很多也都轉行,最多的是轉行做生意。明朝中後期,出身讀書人的商賈越來越多,好多還成為了一時的富賈。形成對比的是,許多商人有了錢之後,第一件事是花錢買一個生員名額,以圖有個身份。

士大夫階層有錢有閑

而在那個時代裏,生活壓力最小、既有錢又有閑的階層當屬士大夫階層。

明朝中後期士大夫階層的特點,一是極端富裕化,二是極端享樂化。明朝貧富差距的拉大,反映在知識階層——就是有科舉身份和官員身份的士大夫們——?生活大多高度富裕,富裕的他們的生活態度也和前人不同。

按照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裏的說法,明末的士大夫們的人生追求就是享受再享受,奢靡再奢靡。比如吃,那是不惜千金,珍奇野味無所不用其極。又比如穿,極盡奢靡。再比如業餘愛好,有喜歡流連青樓的,也有喜歡混跡戲班的,這兩樣在明朝開國時期是絕對不允許的丟人事,到了明末卻成為風雅?事。

明朝士大夫們,常有人喜歡為戲班子寫戲,更有人喜歡親自登台演戲。混跡妓院更是如此,放在明初,官員進妓院鐵定是要丟官的。而在明末,官員進妓院,不但是一件風雅事,甚至還是炒作自己的手段,如果能博得某個知名妓女的青睞,甚至抱得美人歸,那在官場上的知名度鐵定“唰唰”地長。典型例子就是娶了柳如是的錢謙益,雖然在當時被罵得要死,結婚的時候花船一路被人扔臭雞蛋,但名聲算是出來了,後來他一躍成為東林黨幹將和這個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