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司裏哇憑著頑強的毅力支撐著,他並沒有因為沮喪而停下來,在幾個月後,他終於重新站起來,轉行賣起了三明治。那時,司裏哇已經48歲了,他每天早起,背著妻子替他做好的三明治和特製售貨箱,開始了沿街叫賣的生活。那時,他每天都低著頭,也許他心裏的滋味兒會更苦!但是,他卻在心底裏問自己:曼穀還是原來的曼穀,藍天還是原來的藍天,一切都來是原來的樣子,而我為什麼不是原來的我了呢?我今天是誰?我已經不是一個有錢有勢的大老板了,我現在隻不過是一個很普通、很渺小的小販,而我的親人、我的員工還在等著我,我還有的債務沒有償還,我今後還有機會東山再起嗎?
於是,幾天以後,他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心理,求得了一種心理上的平衡,他大步向前地走下去。最終,他走過了人生的低穀,又重新迎來了的他的再一次輝煌。
一次,在司裏哇受邀出席馬來西亞“國家經濟複蘇基金”推介禮時,他說了這樣的話:“我的事業和理想的王國在一夜之間瓦解了,我甚至連給我的員工發薪水的錢都沒有,這讓我感到很沮喪和難過。”這是他人生中所麵對過的最大失敗。
他接著說:“但是,幸運的是,我很快就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在麵對失敗時千萬不要沮喪,隻要保持積極的心態、敏捷的思想和健康的身體,在時機來臨時,你必定能夠東山再起。”
曾經有記者采訪他,問道:“你當時真的沒有想到自殺嗎?你是憑借什麼信念來支撐你走到今天的?”
司裏哇回答道:“當我的事業、股票與產業王國在金融風暴中崩潰後,我雖然沒有想到自殺,我也曾經迷茫過,但是更重要的是我意識到我必須要求存。為了我的妻兒、雇員、產業,以及我所欠下的債務,我告訴自己必須活下去。”
他很感謝妻子和他說過的一句話:“不管哪個國家,人們瞧不起的不是失敗者,而是失敗了自甘墮落的人。失敗並非一件可恥的事。”今日,黃金豹的三明治在泰國已經是家喻戶曉,它的知名度可以與麥當勞相提並論,從失敗中站起來的他,成功地展現給人們另一個神話。
能夠接受已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環境本身並不能左右我們的快樂與悲傷,而我們在麵對周圍環境時所做出的反應,最終導致了我們的悲與歡。
其實,在人必須麵對的時候,人們總能忍受災難和悲劇。因為人內在的力量是強大的,隻要我們肯加以利用,就能幫助我們克服一切。
詩人惠特曼說過:“人必須要像樹和動物一樣,去麵對黑暗、暴風雨、饑餓、愚弄、意外和挫折。”沒錯,環境是殘酷的,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個生物都必須明白適者生存的道理,因此,隻有勇於麵對並接受已成事實的事情,他才能走得更遠。
就像許許多多成功的人,他們都能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如果不這樣的話,他們就會在過大的壓力下被壓垮。
潘尼,創設了遍及全美的潘氏連鎖商店,他曾經這樣說:“即使我一無所有,我也不會憂慮,因為我看不出憂慮可以讓我得到什麼。我盡我所能把工作做好,至於結果就要看上帝的安排了。”
和潘尼一樣,克萊斯勒公司的總經理凱勒先生也有類似的看法,有一次,在談到他如何避免憂慮的時候說:“在我碰到很棘手的問題時,如果想得出辦法解決的,我會盡力去解決。但是如果是不能改變的,那我就幹脆把它忘了。我從來不為未來擔心,因為沒有人能夠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影響未來的因素太多了,也沒有人能說出這些影響從何而來,所以何必為它們擔心呢·”
他的想法,和1900年前羅馬的大哲學家依匹托塔士的理論差不多。“快樂之道無他,”依匹托塔士告訴羅馬人,“就是不要去憂慮我們的意誌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所以,還是像哈佛人所說的那樣,輕快地承受必然之事吧!
哈佛人堅持認為:接受並適應不可避免的事實,就是以積極的心態來“解讀”麵臨的事實;就是將思緒的情感轉移到其他可為的方麵上去。如果我們為自己的意誌力量所無能為力的事情而煩惱,那無異於自尋煩惱,作繭自縛,以致自戕。麵對無奈的事實,悲憤痛苦不如坦然接受。
的確,在某些時候,我們不得不向人生的暴風雪低頭。如果不問境況與之硬拚,隻能算是匹夫之勇,不僅容易心情鬱悶,而且還可能毀滅自己。但這低頭決不是對人生拚搏的勸降,而是一種等待、順應、迂回、替代或超越的人生策略,目的在於戰勝風雪,更好地生存下去,求得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