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再作打算
端王是先帝的幼弟,自從先帝去後一直安安穩穩地待在封地,這些年從未有過異動,在京城的貴族圈中,端王是幾乎被遺忘了的存在。
就是這麼一個老實王爺,突然就拿出一道先帝遺旨來,當著屬下的麵痛哭流涕,說當初先帝要他輔政,他卻不想背負責任跑回了封地,是他愧對先帝,沒有盡到對晚輩的教導之責,導致皇室紛亂,皇家被天下悠悠眾口譴責,言罷,端王向皇帝上書,紙上字字都是血淚,控訴宸王跋扈,並一一列舉了宸王的“罪狀”,要皇帝肅清朝綱重新掌政,皇帝對端王的態度,則是置之不理。
出人意料地,端王等不到皇帝的表態,馬上振臂起兵,號令三十萬大軍往京城而去。
端王起兵的理由是,國無二主,他為了皇帝不惜自身,願竭盡所能還大瀝一片清明。
端王自認是正義的化身,沿路的官府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領兵上路,畢竟端王隻是毫無實權的王爺,連養兵的資格都不具備,這赫赫然的三十萬大軍,等同於蓄兵造反,於是戰事爆發。
在這之前,端王早有計劃,知道自己必會遭到阻攔,於是三十萬人馬兵分兩路,隻想著這頭不行走那頭,總有一條路能順利地到達京城,戰火便這樣蔓延開來。
戰爭打響,首先波及的就是老百姓,端王此舉好似驚雷,在百姓間引發了爭論,有人因為市井間對宸王的不滿讚同端王,也有人認為端王早生反心,隻不過是拿著宸王做借口。
理智些的人都會琢磨一番,端王是閑散王爺,怎麼會突然間就擁有了幾十萬軍隊?要說是因為宸王霸權,可在這之前,坊間並沒有宸王的罵名,反倒是讚譽不少,細細想來,也不過是近些日子,才有關於宸王的種種不堪的傳言流傳出來。
商隊的人聚在一塊談論,劉大娘聽得憂心忡忡。
劉大娘和別人搭不上話,便拉著錦瑟道:“丫頭,你說咱們還能平安回家吧?我那老頭子和孩子們還等著我哩,這要是回不去……我還打算回去娶兒媳的呀……”
劉大娘性子不算討喜,做事摳搜又愛占小便宜,但正是她這樣一輩子隻知道賣苦力養家糊口的老百姓,在戰火中受到的損害最大,錦瑟同情劉大娘,便好言勸慰了幾句。
其實錦瑟比劉大娘焦急萬分,隻是全部的心事都得忍在心底,一絲都不能流露出來。
錦瑟剛剛重生之時,心中記掛的隻有原來的家人,尤其是姐姐,她幾乎費盡全力才能壓下對姐姐的思念,但一路走到現在,她發現,蕭子醨已經占據了自己的心神。
如今她已遠離京城,偏偏在這時候發生了這樣的事,她有時也難免生出奇想,恨不能插翅飛回蕭子醨身邊,哪怕她什麼都不能做,單純的陪伴也是好的,然而現實是她打不破的禁錮,她隻能獨自隱忍。
到這時候,錦瑟也才明白了那一夥流民出現的含義,按照現在的形勢,有人四下散播流言,正是端王要行事的預謀。
可以說,那些關於蕭子醨的詆毀,正是端王給自己硬生生地造了個舉兵的由頭,雖然這由頭十分牽強,總好過無端造反,畢竟有時候,民意是不可違的。
至於那份先帝的旨意,在錦瑟想來,一定是端王偽造的。
隊伍又行進了兩日,形勢的變化更加大了,眼看著前路難行,葉西風便下令叫原地待命。
過得半日,管事和夥計們忙起來,將貨物交接給了當地的一家商行,錦瑟隱約聽說,這商行也是葉西風的產業,既然貨物被安置好了,商隊也就麵臨解散,兩個管事要原路返京,其餘的人則要去別的地方。
至於劉大娘,當然是跟返京的管事同行,臨行前,劉大娘還特意勸了錦瑟半天,如今時局動蕩,一個姑娘家不便拋頭露麵,還不如跟她回京城去。
錦瑟婉言拒絕了劉大娘,打算原地盤桓幾天再作打算。
葉西風打發人來問錦瑟,可願意留在葉西風身邊服侍。
來的人叫做焦二,跟隨葉西風多年,自以為對葉西風的心思十分明白,卻不知眼前這一次自己看走了眼。
焦二高揚著頭,問了一句“朱姑娘接下來有何打算”,也不等錦瑟回答,接著自顧自說道:“我們大東家的意思是,請姑娘留下做廚娘,工錢待遇都好說。”
錦瑟淡淡看了看焦二,剛要開口拒絕,焦二又道:“我們大東家走南闖北,各地都有宅子,置在這邊的宅子格外大,一應家仆都是現成的,姑娘去了也不用做旁的活計,隻要照顧好大東家一個人的飲食即可。”
焦二說話時麵有得色,仿佛留下錦瑟是對錦瑟的恩賜一般。
錦瑟當然不肯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