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會因科技而變化(1 / 2)

考試是古往今來人才選拔的最普遍的形式,每個人都是同樣的考題,同樣的時間,得分高者居上,配以職位,附上名利。但考試向來也被人詬病,紙質的卷子隻能測試固定的知識的掌握,而正式的職位卻要處理更多的事情:人際的交往,組織的調配,遭遇危機時的心態,對壓力的承受,對於社會的看法,創新能力的才智...諸如此類要在現實社會中活下來所需求的技能數不勝數,但這都是學校極少教授的。很多人發現了兩者的不匹配--基礎知識和現實要求。不少人質疑當時的教育模式,考試製度,也有不少人依據自己的經驗開設額外的課堂。總之,單純的卷麵考試所體現的考生能力已經沒法給各大公司提供參考了。

但是怎麼改?如果加上像公司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所設立的麵試,那麼就會參雜很多的主觀和貓膩。如果要加入卷麵考試外的各種綜合活動,那麼考試成本將指數倍增長,相對應的設施投入,考核人員的薪資,還有教育部或許將為此建立新的分支。這一切都隻能建立在國家的稅收上,伴隨而來的爭論和矛盾反而才更加令人頭疼。

其次,相關的教育輔導產業也會應聲而起,或許會誕生新的財富神話,也會增加每一個家庭的平均教育成本。需要培養一個綜合實力強的幼苗,同樣也需要綜合能力強的師資,教育的目的是向各個產業投入源源不斷優秀的人才,而不是單純地內卷將其全部變成新的老師。

既要保證絕對的公平,又要滿足社會的要求,還得兼顧國家的財政壓力,種種限製很難提出一個讓所有人滿意的考試製度。但是到了2200年,一項科技的到來,徹底解決了以往眾多的問題。考試結果依舊可以量化,逼真的現實模擬可以考驗學生的各種能力,隻是一台可以反複利用占地不大的機器極大降低了考試成本。

沒錯,模擬機的誕生滿足了上麵所需的條件。隨著過去一百年人工智能和感官模擬的理論突破,新的虛擬體驗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幾乎以假亂真的高度,可以模擬五官帶來的一切反應,實現真正地活在另一個世界中。

起初,科學家對虛擬模擬器的開發,是期望應用於外太空新移民的模擬體驗,殘障人士的社會無差別融入,還有未來生活更便捷的智能服務。但當教育部和一些高校校長看到後,突然意識到這將是教育模式上的重大改革,他們聯名發起了一封征求社會意見的信,並在很多知名學校展開試點。很遺憾,計劃起初遭到了眾多家長的反對。無論是對心技術的擔憂,又或者聽信各種小道消息的傳謠,其本質就是對新技術的恐懼,以及害怕教育領域帶來的巨大變革。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教育機構的產業利益也將遭受衝擊,一時間各大名校校長被指責為陰謀的得利者,學術界的敗類。“吃飽了撐的”,“急功近利”等話語也是鋪麵而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慧眼如炬的家長已經開始打聽這項技術的本質,不少富豪階層或者學術界有關係的家長,已經開始試著培養孩子在模擬機中將會需要的能力。

這時候,‘富家子弟’聚集的西林學校的校長動用了自己在企業界的人脈,向不少企業家推廣了這項技術在教育層麵的應用,得到了不少企業上層的肯定。這條消息一出,風向開始變了。不少中產階級已經開始正視這項技術在未來的地位,有資本的教育輔導機構也緊急著手轉型。然後不少名校畢業的校友,紛紛在自己相關領域給予母校援助,技術的可行性,模擬場景的製作,學生生理心理在模擬器的檢測...

當已經到了上層拍板的局麵,很多人便清晰意識到在虛擬模擬器裏的考試將是未來教育的趨勢,就等著正式的落實,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在適齡區會遭遇虛擬模擬器。

唯一的問題是平民階層的強烈反對,上層階級本來就很注重子女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這樣的考試改革隻會讓上下階層差距更大。這時,在平民中有很高地位的國立北辰中級學院校長作出了公開發言。

1模擬器的目的是選拔更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是實現國家富強的必要改革,通過此考核的學生必將更加讓用人單位滿意。

2這種考試也將把各個不同能力的孩子分開,不再隻是擅長理論知識的孩子有優勢,而是能檢測出每個孩子的長處,以便將來能分配到更好的崗位。

3模擬器模擬的是現實環境,完全不必要像以前購置大量模擬題庫來讓學生提前適應考試內容和形式。

4綜合能力未必隻能有富人培養,相較於以往學術專業隻能聘請專業老師,涉及生活的很多知識每個家長都能給予自己的經驗,每個孩子接觸社會的程度成為了家庭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