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1 / 3)

不覺迅速光陰,早過了十數日。張招討差人齎文書來,催趲先鋒進兵。宋江與吳用請盧俊義商議:“此去睦州,沿江直抵賊巢。此去歙州,卻從昱嶺關小路而去。今從此處分兵征剿,不知賢弟兵取何處?”盧俊義道:“主兵遣將,聽從哥哥嚴令,安敢選擇。”宋江道:“雖然如此,試看天命。”作兩隊分定人數,寫成兩處鬮子,焚香祈禱,各鬮一處。宋江拈鬮得睦州,盧俊義拈鬮得歙州。宋江道:“方臘賊巢,正在清溪縣幫源洞中。賢弟取了歙州,可屯駐軍馬,申文飛報知會,約日同攻清溪賊洞。”盧俊義便請宋公明約量分調將佐軍校:

先鋒使宋江,帶領正偏將佐三十六員,攻取睦州並烏龍嶺:

軍師吳用 關勝 花榮 秦明 李應

戴宗 朱仝 李逵 魯智深 武鬆

解珍 解寶 呂方 郭盛 樊瑞

馬麟 燕順 宋清 項充 李袞

王英 扈三娘 淩振 杜興 蔡福

蔡慶 裴宣 蔣敬 鬱保四

水軍頭領正偏將佐七員,部領船隻,隨軍征進睦州:

李俊 阮小二 阮小五 阮小七 童威 童猛 孟康

副先鋒盧俊義管領正偏將佐二十八員,收取歙州並昱嶺關:

軍師朱武 林衝 呼延灼 史進 楊雄

石秀 單廷圭 魏定國 孫立 黃信

歐鵬 杜遷 陳達 楊春 李忠

薛永 鄒淵 鄒潤 李立 李雲

湯隆 石勇 時遷 丁得孫 孫新

顧大嫂 張青 孫二娘

當下盧先鋒部領正偏將校共計二十九員,隨行軍兵三萬人馬,擇日辭了劉都督,別了宋江,引兵望杭州取山路,經過臨安縣進發,登程去了。

卻說宋江等整頓船隻軍馬,分撥正偏將校,選日祭旗出師,水陸並進,船騎相迎。此時杭州城內瘟疫盛行,已病倒六員將佐,是張橫、穆弘、孔明、朱貴、楊林、白勝,患體未痊,不能征進;就撥穆春、朱富看視病人,共是八員,寄留於杭州。其餘眾將,盡隨宋江攻取睦州,共計三十七員,取路沿江望富陽縣進發。

且不說兩路軍馬起程,再說柴進同燕青,自秀州槜李亭別了宋先鋒,行至海鹽縣前,到海邊趁船,使過越州,迤邐來到諸暨縣,渡過漁浦,前到睦州界上。把關隘將校攔住,柴進告道:“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會陰陽,識得六甲風雲,辨別三光氣色,九流三教,無所不通。遙望江南有天子氣數而來,何故閉塞賢路?”把關將校聽得柴進言語不俗,便問姓名。柴進道:“某乃姓柯名引,一主一仆,投上國而來,別無他故。”守將見說,留住柴進,差人徑來睦州,報知右丞相祖士遠、參政沈壽、僉書桓逸,元帥譚高,四個跟前稟了。便使人接取柴進,至睦州相見,各敘寒溫。柴進一段話,聳動那四個,更兼柴進一表非俗,那裏坦然不疑。右丞相祖士遠大喜,便叫僉書桓逸,引柴進去清溪大內朝覲。原來睦州、歙州,方臘都有行宮,大殿內卻有五府六部總製。在清溪縣幫源洞中,亦自有去處。

不覺迅速光陰,早過了十數日。張招討差人齎文書來,催趲先鋒進兵。宋江與吳用請盧俊義商議:“此去睦州,沿江直抵賊巢。此去歙州,卻從昱嶺關小路而去。今從此處分兵征剿,不知賢弟兵取何處?”盧俊義道:“主兵遣將,聽從哥哥嚴令,安敢選擇。”宋江道:“雖然如此,試看天命。”作兩隊分定人數,寫成兩處鬮子,焚香祈禱,各鬮一處。宋江拈鬮得睦州,盧俊義拈鬮得歙州。宋江道:“方臘賊巢,正在清溪縣幫源洞中。賢弟取了歙州,可屯駐軍馬,申文飛報知會,約日同攻清溪賊洞。”盧俊義便請宋公明約量分調將佐軍校:

先鋒使宋江,帶領正偏將佐三十六員,攻取睦州並烏龍嶺:

軍師吳用 關勝 花榮 秦明 李應

戴宗 朱仝 李逵 魯智深 武鬆

解珍 解寶 呂方 郭盛 樊瑞

馬麟 燕順 宋清 項充 李袞

王英 扈三娘 淩振 杜興 蔡福

蔡慶 裴宣 蔣敬 鬱保四

水軍頭領正偏將佐七員,部領船隻,隨軍征進睦州:

李俊 阮小二 阮小五 阮小七 童威 童猛 孟康

副先鋒盧俊義管領正偏將佐二十八員,收取歙州並昱嶺關:

軍師朱武 林衝 呼延灼 史進 楊雄

石秀 單廷圭 魏定國 孫立 黃信

歐鵬 杜遷 陳達 楊春 李忠

薛永 鄒淵 鄒潤 李立 李雲

湯隆 石勇 時遷 丁得孫 孫新

顧大嫂 張青 孫二娘

當下盧先鋒部領正偏將校共計二十九員,隨行軍兵三萬人馬,擇日辭了劉都督,別了宋江,引兵望杭州取山路,經過臨安縣進發,登程去了。

卻說宋江等整頓船隻軍馬,分撥正偏將校,選日祭旗出師,水陸並進,船騎相迎。此時杭州城內瘟疫盛行,已病倒六員將佐,是張橫、穆弘、孔明、朱貴、楊林、白勝,患體未痊,不能征進;就撥穆春、朱富看視病人,共是八員,寄留於杭州。其餘眾將,盡隨宋江攻取睦州,共計三十七員,取路沿江望富陽縣進發。

且不說兩路軍馬起程,再說柴進同燕青,自秀州槜李亭別了宋先鋒,行至海鹽縣前,到海邊趁船,使過越州,迤邐來到諸暨縣,渡過漁浦,前到睦州界上。把關隘將校攔住,柴進告道:“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會陰陽,識得六甲風雲,辨別三光氣色,九流三教,無所不通。遙望江南有天子氣數而來,何故閉塞賢路?”把關將校聽得柴進言語不俗,便問姓名。柴進道:“某乃姓柯名引,一主一仆,投上國而來,別無他故。”守將見說,留住柴進,差人徑來睦州,報知右丞相祖士遠、參政沈壽、僉書桓逸,元帥譚高,四個跟前稟了。便使人接取柴進,至睦州相見,各敘寒溫。柴進一段話,聳動那四個,更兼柴進一表非俗,那裏坦然不疑。右丞相祖士遠大喜,便叫僉書桓逸,引柴進去清溪大內朝覲。原來睦州、歙州,方臘都有行宮,大殿內卻有五府六部總製。在清溪縣幫源洞中,亦自有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