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網.630.,最快更新銘文之神最新章節!
應天城虎踞龍蟠,佇立於大江之畔。南鬥六星與北鬥七星聚合成形布局。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三百裏,東西寬一百餘裏。
整個城池依山水而建,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江河湖泉相得益彰。外郭城牆綿延數百裏,將這些好山好水、園林湖泊、崗地平原圍入其中。外郭城開十六門。
陳子陵從鳳台門進入外郭城。入城大道兩旁卻是一派田園風光。連綿起伏的小山,於緩坡處突現高地,高地之下是一塊塊不大的平原,平原上小河蜿蜒盤旋,湖泊點綴其間。
許多麵積不大,但造型別致的農家小院散布在山坡、綠樹間,農田、菜地中還有農人在勞作。
沿著入城大道走了二十來裏,又見巍峨高大的城牆,高有五十丈,連綿上百裏。
城牆用大石條奠基,完全用青磚包裹堆砌。城牆上有垛口數萬個,城牆內設有藏兵洞幾百座,防禦十分嚴密。整個城牆依山帶水,盡占地利,氣勢雄偉。北起獅子山,南到聚寶山,西包龍泉山,東盡瓦山之麓,皆據崗城之脊,猶如蟠龍蜿蜒於大地之上。
此乃應天內城牆。開有十三門,南三門,西五門,東一門,北四門,正門為正陽門。陳子陵沒有走正陽門,而是從西邊的聚寶門進城。
守城的軍士軍容齊整,行動間頗具赳赳軍人風範,盤查來往行人也比較認真。見陳子陵年紀輕輕,卻有伯爵爵位在身,並且單身一人,不帶隨從,騎著一個造型特異的單車,有些奇怪。驗看了相關文書後,沒有為難,給予放行,對陳子陵詢問文王府邸地址,也作了詳細回答。
文王府邸在皇城旁邊,棲霞山下,玄武湖畔。從聚寶門內應天大道直行十裏,轉入皇城大道,再沿皇城大道,直行十餘裏可到。
陳子陵慢悠悠地騎行在應天大道上,看到道路兩旁都是一些小門小院,來往的人群穿著工匠的服裝,原來這一帶是都城的工坊區。
繼續往前騎行,不時可以看到一些高牆圍起來的大院落,掛著“某某銘文工坊”的牌子,應該是貴族和商人們建立的銘文工坊。製作銘文手卷的“皇家軍部銘文司”應該是在皇城之內。
過了應天大道,來到皇城大道上。
皇城大道更加寬闊,來往多為馬車,行人不多。大道兩旁的一些側路上都是一些闊大、幽深的宅院,那是楚國高官們的府邸。
在皇城大道靠近宮城的通濟門附近,陳子陵看到了一棟掛著“皇家銘文總館”牌子的五層建築。建築占地約有十畝,門開五間,但縱深極深。有衣著華麗者進出。
那就是楚國銘文師的最高機構,管理全國所有的銘文師,代表了楚國銘文的最高水準。同時也是陳子陵年少時心目中的“聖地”。
陳子陵鎖好銘文單車,走進“皇家銘文總館”。
“皇家銘文總館”的一二層是銘文製品展示和售賣區,貨架上的銘文製品看起來精美而奢華。有裝在製作精美的長條木箱內的銘文裝備,售價不菲。旁邊的夥計介紹說,這台銘文裝備可以調
(本章未完,請翻頁)
節溫度,每天耗能一塊青元氣石,就可以讓臥室夏天清涼舒爽,冬天溫暖如春。有能夠自行抖動和小角度側翻的銘文大床,有各種各樣作用奇特的銘文臥具以及奇巧的生活用具,所有銘文製品,構思極為精巧,所用材料也極為華貴。
陳子陵發現,這裏售賣的銘文製品都是奢華生活類的,而且耗能極高。他暗自搖了搖頭,想到三樓去看看,但是有護衛阻攔,三到五樓是銘文大師們的工作室,等閑人等不得進入。
無奈之下,陳子陵出了“皇家銘文總館”,心裏很平靜,但更多的是失望。
“皇家銘文總館”的銘文大師們,水平很高,所做銘文製品構思精巧,符文的銘刻也頗具功力。可惜和他走的路不同,這些銘文大師專注於為皇家和貴族們服務,在他看來,對國家的發展和軍力的壯大,毫無用處。
“皇家銘文總館”廢了。不是銘文師們水平不夠,而是路走錯了。銘文師不能對提高國計民生有幫助,則毫無價值。
陳子陵騎著銘文單車,不再停留,高速駛過皇城大道,來到棲霞山下。
鬱鬱蔥蔥的棲霞山上,綠樹清泉間建有有許多的亭台樓閣,一陣朗朗的讀書聲隱隱傳來,平添了些許文氣。剛剛成立五年的楚國太學就建在棲霞山。
在棲霞山半山腰處,背山麵湖的地方,有一座占地七八裏的府邸,府邸門樓和主殿巍峨肅穆,後麵的庭院建得清雅別致。正是陳子陵此行的目的地:文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