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期人們開始走出山洞,建造營地,由此產生人類最早的定居村落,在伊拉克沙尼達爾洞穴附近的紮維凱米遺址是已知伊拉克最古老的村落遺址,這裏有當地最早的定居房屋,地穴式和半地穴式房屋是人類最早的建築形式。地穴式是指挖地為穴作為住房,這種房子整體均在地平線之下,穴口蓋有遮蔽風雨的棚蓋;半穴居式是在地穴式住房基礎上,再在其上加蓋房頂,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紮維凱米遺址房屋多為季節性臨時居住的半地穴式圓形茅舍,考古學家推測這裏很可能是沙尼達爾洞穴人類的夏令營基地,他們夏天在此設營,冬天回到洞穴中居住,展示了人類居住方式逐漸演變的進程。

除了營地式村落外,在巴勒斯坦的耶利哥也發現有一些非營地性質的長久居民點,在這裏還出現了早期的地麵建築,為石砌圓屋和土坯建築,其中還有一個神龕建築,其中間有插立“圖騰柱”的孔穴,周圍繞築石牆,牆上刻滿了類似原始文字的神秘符號。除耶利哥外,公元前9000年位於敘利亞的穆賴拜特遺址是同時期最大的定居村落,麵積達1萬平方米,人口數百人。居民住在圓形和長方形地麵建築房屋內,在遺址內部沒有發現農作物和飼養的家畜,這些定居遺址的出現說明在農耕畜牧生產之前,人類就有能力進入定居階段,也可這樣推測,人類是為了定居才嚐試栽培植物、馴化動物,出現農牧業,而不是因為出現農業才定居。

定居的出現,讓人們建造長久大規模建築成為可能。位於土耳其東南部烏爾法哥貝克力山丘上的石陣是中石器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哥貝克力石陣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祭壇,該遺址由數個巨石祭壇組合而成,每個祭壇由重達數噸的石柱排列成環狀,石柱上還雕刻著獅、蠍、狐、鷹等動物,祭壇內還有大量的野生動物殘骸。該祭壇建於1.16萬年前,大致在建設這個祭壇的同時,來自外太空的彗星撞向地球,引起全球氣候突變,世界各地轉入嚴寒,在短短十年內,地球平均氣溫下降了7℃~8℃,被稱為“新仙女木事件”。氣溫迅速下降導致野生穀物和獵物的減少,造成食物短缺,而要建造哥貝克力廟這樣龐大的建築,就必須聚集相當數量的人口,但是靠狩獵和采集無法養活那麼多人,所以人們就開始在山上耕種野草作為確保食品供應的一種手段。信仰讓人們冒著挨餓的危險,進行最早的農耕嚐試,最終導致了農業的出現。從采集到耕種的轉變最早就發生在這片地區,通過對麥種DNA研究表明,全世界小麥、裸麥、燕麥等所有麥種祖先——單粒小麥——最早就種植於哥貝克力附近的喀拉卡達山脈上,偉大農業革命時代也就此開始。

這時期人們開始走出山洞,建造營地,由此產生人類最早的定居村落,在伊拉克沙尼達爾洞穴附近的紮維凱米遺址是已知伊拉克最古老的村落遺址,這裏有當地最早的定居房屋,地穴式和半地穴式房屋是人類最早的建築形式。地穴式是指挖地為穴作為住房,這種房子整體均在地平線之下,穴口蓋有遮蔽風雨的棚蓋;半穴居式是在地穴式住房基礎上,再在其上加蓋房頂,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紮維凱米遺址房屋多為季節性臨時居住的半地穴式圓形茅舍,考古學家推測這裏很可能是沙尼達爾洞穴人類的夏令營基地,他們夏天在此設營,冬天回到洞穴中居住,展示了人類居住方式逐漸演變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