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到的是你想聽到的(3 / 3)

這叫什麼?在心理學上這叫做積極賦義。意思是說,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可以賦予不同的意義,可以給它賦予消極的意義,也可以給它賦予積極的意義,我們應該學會善於賦予積極的意義。比如,複雜,積極賦義就是性情細膩;猜疑,積極賦義就是自我保護意識強。我們對自己的許多表現,常常需要這樣的積極賦義。

更重要的是,之所以可以積極賦義,是因為人身上的許多特點都是中性的,不好簡單地說成是缺點。比如,一個人膽小,就不能簡單地看成缺點,而是一個人的特點。膽小的人做事會謹慎小心少出差錯,如果開車就會少出交通事故。怎麼能簡單地說成是缺點呢?這就是說,每一種性格都有好的一麵和不好的一麵。隻要能在適當的場合恰當地應用,任何一種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總之,是因為客觀上事實如此,所以我們主觀上才可以積極賦義。

溝通了上麵的意思,新溪的領悟很好:我知道了,一個人值得喜歡不是要多優秀,隻要從積極方麵看自己,每個人都值得喜歡自己。

新溪的父母參與了上麵的整個活動過程,也有了很好的領悟,表示一定積極配合,幫助孩子學會喜歡自己。最後,我們取得的共識是:家長要淡化對孩子所謂症狀的關注,增加對孩子的正麵評價,同時及時強化孩子身上哪怕小小的改進。

後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不斷傳來好消息:新溪逐步學會了喜歡自己,也越來越聽不到同學議論自己的不好了。

與教師探討

新溪的故事啟示我們:人對外界事物的感覺,常常隻是內在心理的折射,而不是外界現實的反映。就是說,當你感覺周圍的人怎樣說自己的時候,其實往往是自己心裏這樣想自己,也就聽到了別人這樣說自己。概括點說,我們聽到的往往是我們想聽到的。

這是為什麼?這是選擇性注意的結果。

什麼是選擇性注意呢?有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給墨西哥人和美國人看兩組圖片,一組是美國人熟悉的打棒球的場麵,一組是墨西哥人所熟悉的鬥牛場麵。這些照片快速地交叉出現。結果是84%的美國人隻看到打棒球的場麵,74%的墨西哥人隻看到了鬥牛場麵。你看,這就是我們說的選擇性注意:對打棒球有感覺的美國人,選擇了打棒球的信息;對鬥牛有感覺的墨西哥人,選擇了鬥牛的信息。

我們都是這樣有選擇地接收和處理信息的。生活中我們麵對的信息無窮無盡,全部接受處理豈不是累壞了?慶幸的是,人們幾乎是天然地有選擇地來對信息作出反應的。於是,在這個選擇性注意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投進了主觀因素。

選擇性注意包括兩步心理過程:

第一步是選擇性地接受信息。每個人所留意到的,隻是他想留意的部分,也就是被選擇。他不想留意的部分,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就是不被選擇。至於選擇什麼,是由人的主觀傾向性決定的,由人的需要、興趣、愛好、經驗等決定。

第二步是主觀性地處理信息。對被選擇的信息,大腦加工處理的時候,必然地要融入個人的經驗、觀念、態度等,就是說,必然有主觀因素的投入來對信息作出解釋。這種解釋自然傾向於與自己的主觀態度相吻合。於是,信息經過加工之後,變樣了,變成了我們需要的樣子,甚至變得麵目全非了。

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學會喜歡自己。進而,我們還應該指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學會全麵地了解信息,全麵地看待周圍人們對自己的評價,不要被選擇性注意蒙蔽了自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