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識水平和各種素質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你能在創富活動中走多遠。
創富活動是一種踏踏實實需要能力的活動。投資者隻有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隻要結合自己的知識專長投資,風險才能最小化。選擇投資項目時,除了看投資對象有無投資潛力外,還要看自己的知識和專長。有的人在房地產市場裏遊刃有餘,但做股票卻處處碰壁;有的人愛好集郵,上路很快,不長時間就小有成就,但對房地產卻賠了夫人又折兵。如果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知識層麵比較高,又從事比較專業的工作,你大可抓住知識經濟時代的脈搏,在知識經濟時代大顯身手。如果你是一名從事具體工作的普通職員,那也沒什麼,你大可從你熟悉的領域入手,尋找適合自身特點的投資活動,相信有一天,你也可踏入富翁行列。如果你對股票比較精通,信息比較靈通,且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股票和外彙行情,不斷地買進、賣出,你就可以將股票和外彙買賣作為投資重點,並可以考慮進行短線投資。
第四,投資利率和收益率預期分析。
投資是為了獲利,影響投資獲利狀況的因素主要有:銀行利率、固定證券利率、變動證券收益率等。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實際是一種利潤率選擇行為,選擇對象為現金貨幣、證券和實物資產,選擇的依據主要是三種資產的收益率比較,同時評估流動性和安全性。利息率提高,使投資者減少消費增加儲蓄,即利息率提高的替代效應使得現期消費數量減少,從而使得投資增加。另一方麵,利息率提高使得消費者變得更為富有,從而提高以後預消費水平,即收入效應使得現期消費增加,從而投資減少。
在貨幣收入和支出之間的時間差內,沒有必要讓所有貨幣都以現金形式存在。因為現金不會給持有者帶來收益,所以應將暫時不用的現金轉化為能產生利潤的形式,需用時再兌現,隻要利息收入超過變現的手續費就有利可圖。由於金錢具有時間價值,應盡可能減少資金閑置,能今天存入銀行的資金不要放到明天,能本月購買債券的,就不要到下月去買。通過減少資金閑置,力求使貨幣的時間價值最大化。
第五,資產機會成本。
資金的需求源於人們對貨幣的流動偏好。人們出於以下三類動機而需求貨幣:
1.交易動機,指個人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
2.預防動機,指為預防意外事故而持有一部分資金的動機;
3.投機動機,指人們為了在未來能抓住有利的投資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
三種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數量受社會結構、經濟環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在這些因素既定的條件下,收入或財富越多,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就愈大;反之也是如此。
預防動機貨幣需求的大小也取決於收入的多少。而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取決於利潤率。受不同動機的影響,人們會選擇不同的投資方式和資金持有方式,並因選擇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機會利潤。
機會成本是指在資金一定的前提下,選擇一種投資形式就必須放棄對另一種資產形式的選擇。以現金和有價證券為例,持有有價證券可以得到利息,但有可能因為由於有價證券價格下跌而受損失的風險,因此有價證券屬於風險性投資;持有現金雖無收益,但也不必承擔風險,故現金屬於安全性資產。一般而言,如果你將資產全部投入風險性資產,那麼你的預計收益達到最大,與此同時所承擔風險也最大;如果你的所有資產都以現金貨幣形式保存在手裏,你的預計收益和所要承擔的風險都趨於零;如果你將資產分作現金貨幣和有價證券各一半,那麼你的預計收益和風險就各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