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善於理財的人才能創造財富(1 / 1)

08 善於理財的人才能創造財富

在《聖經》中有這樣一個關於財富增長的故事:一個財主把財產分成三份,分別托付給三位仆人,要他們善加管理。第一位仆人為安全起見,把錢埋在樹下。第二位仆人用這些錢做各種投資;第三位仆人購買回原料製成商品出售。一年後財主召回三位仆人檢視成果,第一位則原物奉還。而後兩位仆人管理的財富均增長一倍。

同樣,現實中關於財富增長的經典故事有:1896年諾貝爾獎創立之初有980萬美元基金,每年5位諾貝爾獎得主分獲100萬美元。初時諾貝爾獎金管委會為了基金的安全,製定章程,將基金存入銀行或購買公債。到了1953年,基金隻剩下330萬美元。此時管委會作出明智的決定,將基金轉投股票和房地產。到1993年,基金總資產增長到2.7億美元。由此可見,財富的增長,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理財的方法。如果不會理財,不僅不能增加財富,而且還有可能使自己過去積聚的財富萎縮甚至損失,而如果理財得當,財富將迅速增加。

理財,簡言之就是“處理錢財”。理財方法的正誤與理財能力的高低,決定了財富的多少。缺乏正確的理財方法與較高的理財能力,拚命賺錢也好,省吃儉用也好,都不會富起來。不少人將富人致富,直接歸因於他們生來富有、他們創業成功、他們天資聰穎、他們比別人勤奮或是他們比別人幸運。但是,家世、創業、聰明、努力與運氣並不是所有致富的原因。生活中的不少有錢人,他們並非出身在有錢人家,也不是什麼巨資鴻商,也不見得比別人聰明,並且也不是學曆很高,但他們卻富起來了。靠什麼呢?靠他們較強的理財能力。

台灣理財專家黃培源對大量較富者進行研究後發現:1/3的有錢人是天生的,1/3靠創業積累財富,1/3靠理財致富。他認為,生來富有者少之又少,而創業成功的比率也隻有7%,對普通百姓而言,致富的最佳途徑是理財得當。

有人非常錯誤地認為,理財不過是精打細算,最多隻是改善一下個人或者家庭的財務狀況。其實對每個普通人,理財致富是完全可能的,無論你有沒有錢,無論你是否有高收入,不管你受沒受過高等教育,不管你具不具備專門知識與高超技術,這一切都不重要,影響一個人未來財富多少的,最重要的是理財,在於你有沒有學會理財。這種工作做起來十分困難,但無論如何都絕對值得你去做。

這個時代,變化快速,財富轉換也迅速,同時也迫切需要理財。在市場經濟體製下,發財致富是每個人所渴求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或達到人生的目標,是每個人的夢想。在這攸關未來財富地位的關鍵時代,再對理財漠不關心,或者對投資一無所知是非常危險的。你必須趁早接受正確的理財觀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從而才能在財富分配的過程中贏得勝利。

你是否養成了較好的理財習慣?是否製訂了明確的投資計劃?你不妨現在就檢視一下自己,這是決定我們能否致富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多數人將錢放在銀行裏而不投資,而一旦開始投資理財,又隻想快速致富。結果錢存在銀行發不了財,而從事快速致富的投資,反而弄得血本無歸。殊不知,致富要靠理財,理財要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