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問題前麵,成在問題後麵(1 / 2)

朱宸濠知道王陽明不是等閑人物,起初有意拉攏,派劉養正和李士實前往王陽明駐蹕的贛州造訪,試探著表示:寧王想投在門下,以求正學。王陽明自然明白其用意,開玩笑說:“寧王舍得去掉王爵,來贛州做我的學生嗎?”

劉養正並未說寧王要丟掉王爵來就學,見他“聽錯”,索性順水推舟,再次試探:“寧王去不去爵倒在其次,隻是皇上總愛出巡,無心料理國事,如此下去,如何是好?”

王陽明未有作答,李士實接口說:“世上難道沒有湯武嗎?”

此言已經相當“反動”了,王陽明如果回答不當,可能有殺身之禍。但他不動聲色,輕描淡寫地說:“湯武也需要有伊尹、呂尚來輔佐。”

李士實說:“有湯武就有伊尹、呂尚!”

王陽明說:“有伊尹、呂尚,還怕沒有伯夷、叔齊嗎?”

王陽明的態度不偏不倚,因此劉養正和李士實聽不出他究竟想做忠臣伯夷、叔齊還是害怕伯夷、叔齊。為了麻痹朱宸濠,王陽明又派弟子冀元亨去南昌,為寧王講學。朱宸濠對冀元亨禮遇有加,冀元亨除了吃喝遊樂之外,隻知向朱宸濠講“君臣大義”,聽得朱宸濠頭昏腦漲,但總算聽出道道來了:王陽明是敵非友,不可能為他所用。但他並未為難冀元亨,以禮送出南昌。在沒有正式攤牌前,關係能維持,還是先維持著,可見朱宸濠也不是等閑人物。

雙方都做好了準備,鹿死誰手,正待揭曉。

朱宸濠反跡已明,兵部尚書王瓊擔心朱宸濠搶先動手加害王陽明,恰在此時,福建有官軍嘩變,王瓊趁機上奏,調王陽明去福建解決嘩變官兵。此舉不僅使他脫離了險地,還增加了他調動福建兵力的權力。

朱宸濠見王陽明已經離開,以為機會難得,計劃在八月十五日正式舉起反旗,因為這一天是秋試日,必將吸引全國官兵的目光,可收突然之效。但一件小事,卻讓朱宸濠改變了計劃。有一天,明武宗朱厚照聽到身邊人都誇獎寧王賢孝,朱厚照便說:“為什麼人人都說寧王好呢?這不合常理啊!”

朱厚照的話很快傳到了朱宸濠的耳朵裏。恰在此時,都察院禦使蕭淮上疏參劾朱宸濠的不軌行徑,朱厚照召集內閣大臣商量削藩,而且京城到處流傳,朝廷要將寧王押解進京。

朱宸濠建立了廣泛的情報網,送來的這些不知是真是假的情報搞亂了他的頭,於是跟“狗頭軍師”劉養正、李士實商議,提前行動。

正巧朱宸濠的43歲生日臨近,江西的大小官員必要祝壽,於是,他們決定在此日起事。

在生日宴會上,朱宸濠派武士包圍了前來祝壽的官員,逼迫他們擁戴自己謀反。江西巡撫孫燧、都指揮使許清、布政司參議黃弘和馬思聰四人堅決不從,被殺;其他官員都表示願意跟從寧王謀反。

朱宸濠知道王陽明不是等閑人物,起初有意拉攏,派劉養正和李士實前往王陽明駐蹕的贛州造訪,試探著表示:寧王想投在門下,以求正學。王陽明自然明白其用意,開玩笑說:“寧王舍得去掉王爵,來贛州做我的學生嗎?”

劉養正並未說寧王要丟掉王爵來就學,見他“聽錯”,索性順水推舟,再次試探:“寧王去不去爵倒在其次,隻是皇上總愛出巡,無心料理國事,如此下去,如何是好?”

王陽明未有作答,李士實接口說:“世上難道沒有湯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