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被嘲為“紙上談兵”的趙括,其實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僅熟讀兵書,年輕時隨父親出征,已經獲得了相當多的實戰經驗,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全無經驗。他還著述兵書,軍中門徒眾多。當他代廉頗為將後,不小心中了白起之計,被引入秦軍背靠沁水而列的陣勢前,攻擊不利,撤退時又為秦軍所阻,部隊麵臨危機。但這還不是趙括真正的敗因,秦軍隻有五十萬,而趙軍有四十萬,秦軍想四麵圍死趙軍,力量不足。當時趙軍後麵有丹水,水麵寬闊而水淺,可以涉水而過,趙括之所以敢於率軍冒進,原因隻怕也在此,此地明顯是活地,萬一交戰不利,趙軍可以由丹水撤退。他的悲劇在於,當他率部趕到丹水,赫然發現,丹水已經水滿,無法涉渡,而趙軍沒有船隻,無法渡河了!於是,原先以為的活地變成死地,秦軍前後堵擊,趙軍無路可去了。
趙括並未驚慌失措,下令部隊就地堅守,一麵等待援軍解圍,一麵跟秦軍拚命死戰,雙方死傷慘重。後來,趙軍斷糧,趙括不得不下令殺老弱為食。在此情況下,由於趙括的激勵,將士仍同心堅守,並未崩潰。直到第47天,趙括率軍突擊,中箭而死,精疲力竭的趙軍才宣告投降。後來,秦將白起特意命人找到趙括的屍體,予以厚葬,以表示對這位對手的尊重,並且感歎說:當趙軍糧絕援絕之時,尚且能空腹戰鬥,使我軍傷亡近半,這就是趙括的本事。
以此來看,趙括並不是一個隻懂理論、隻會誇誇其談的人。想想國民黨的所謂“王牌”74師,不到三天就遭全殲,趙括竟能堅守47天,可見他的本事。也許正因為有本事,才過於自信和大意,竟然不派人勘察周圍的敵情和地形,對秦軍的大規模調動毫無知覺,對丹水漲水的情況一無所知,以至身陷絕境。所以說,他的“紙上談兵”,不是缺少知識和經驗,不是缺少勇敢和忠誠,不是缺少智謀和方法,隻是缺少調查研究,缺少對實際情況的了解。
在無窮的世界麵前,我們都是瞎子。無論知識貧乏的瞎子還是學問淵博的瞎子,身體虛弱的瞎子還是力量強大的瞎子,無論走在一條熟悉的道路上還是走在一條陌生的道路上,都需要柱一根拐杖,一步一步試圖著前進,沒有拐杖,靠聰明機智、學識經驗走路,那是不行的。這根拐杖是什麼呢?就是調查研究。
曆史上被嘲為“紙上談兵”的趙括,其實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僅熟讀兵書,年輕時隨父親出征,已經獲得了相當多的實戰經驗,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全無經驗。他還著述兵書,軍中門徒眾多。當他代廉頗為將後,不小心中了白起之計,被引入秦軍背靠沁水而列的陣勢前,攻擊不利,撤退時又為秦軍所阻,部隊麵臨危機。但這還不是趙括真正的敗因,秦軍隻有五十萬,而趙軍有四十萬,秦軍想四麵圍死趙軍,力量不足。當時趙軍後麵有丹水,水麵寬闊而水淺,可以涉水而過,趙括之所以敢於率軍冒進,原因隻怕也在此,此地明顯是活地,萬一交戰不利,趙軍可以由丹水撤退。他的悲劇在於,當他率部趕到丹水,赫然發現,丹水已經水滿,無法涉渡,而趙軍沒有船隻,無法渡河了!於是,原先以為的活地變成死地,秦軍前後堵擊,趙軍無路可去了。
趙括並未驚慌失措,下令部隊就地堅守,一麵等待援軍解圍,一麵跟秦軍拚命死戰,雙方死傷慘重。後來,趙軍斷糧,趙括不得不下令殺老弱為食。在此情況下,由於趙括的激勵,將士仍同心堅守,並未崩潰。直到第47天,趙括率軍突擊,中箭而死,精疲力竭的趙軍才宣告投降。後來,秦將白起特意命人找到趙括的屍體,予以厚葬,以表示對這位對手的尊重,並且感歎說:當趙軍糧絕援絕之時,尚且能空腹戰鬥,使我軍傷亡近半,這就是趙括的本事。
以此來看,趙括並不是一個隻懂理論、隻會誇誇其談的人。想想國民黨的所謂“王牌”74師,不到三天就遭全殲,趙括竟能堅守47天,可見他的本事。也許正因為有本事,才過於自信和大意,竟然不派人勘察周圍的敵情和地形,對秦軍的大規模調動毫無知覺,對丹水漲水的情況一無所知,以至身陷絕境。所以說,他的“紙上談兵”,不是缺少知識和經驗,不是缺少勇敢和忠誠,不是缺少智謀和方法,隻是缺少調查研究,缺少對實際情況的了解。
在無窮的世界麵前,我們都是瞎子。無論知識貧乏的瞎子還是學問淵博的瞎子,身體虛弱的瞎子還是力量強大的瞎子,無論走在一條熟悉的道路上還是走在一條陌生的道路上,都需要柱一根拐杖,一步一步試圖著前進,沒有拐杖,靠聰明機智、學識經驗走路,那是不行的。這根拐杖是什麼呢?就是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