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規劃目標,簡約明了(1 / 3)

第一章 規劃目標,簡約明了

--用目標管理簡化工作

你是不是常常感覺身心疲憊,從早忙到晚,雖然工作幹了很多,但卻效率很低。其實,這種忙亂也許並不是因為工作太多,而是因為沒有重點,目標不清楚,所以才讓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在如今越來越高速和快捷的工作步調中,"保持簡約"是最好的應對原則。"簡約"來自清楚的目標與方向,你知道自己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

小狗也有目標,更何況人

曾經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這兩個孩子從小就十分喜歡小狗,所以父母決定為他們養一隻小狗。小狗抱回來以後,他們想請一位馴狗師幫忙訓練這隻小狗。在訓練之前,女馴狗師問這對夫妻:"小狗的目標是什麼?"夫妻倆麵麵相覷:"難道小狗也有目標嗎?如果說一隻小狗真的要有目標的話,那也就是當一隻狗了。"女馴狗師極為嚴肅地搖了搖頭說:"每隻小狗都得有一個目標,你們也應該為它樹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

夫妻倆商量之後,為小狗確立了一個目標--白天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夜裏要能看家。後來,在女馴狗師的訓練下,小狗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和家中財產的守護神。

這對夫妻就是美國的前任副總統阿爾·戈爾和他的妻子迪帕。他們牢牢地記住了這句話--做一隻狗要有目標。推而廣之,做一個人更要有目標。

目標不僅是奮鬥的方向,更是一種對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標,才會有熱情、有積極性、有使命感和成就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調動沉睡在心中的那些優異、獨特的平直,造就自己璀璨的人生。

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從事哪項工作,在你心中都要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目標,有了指引前進方向的"指南針",你的工作就會變得有目的,有追求,一切似乎清晰、明朗地擺在你的麵前。什麼是應該去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去做的,為什麼而做,為誰而做,所有的問題都是你那麼明顯而清晰。

有這樣一位保險推銷員,他一直都希望能躋身於最高業績的行列中。但是一開始這隻不過是他的一個願望,從沒真正去爭取過。直到3年後的一天,他想起了一句話:"如果讓目標和願望更加明確,就會有實現的一天。"

於是,他就開始設定自己希望的總業績,然後再逐漸增加,這裏提高5%,那裏提高10%,結果顧客卻增加了20%,甚至更高。這激發了這位保險推銷員的工作熱情。從此他不論什麼狀況,任何交易都會設立一個明確的數字作為目標,並在一兩個月內完成。

"我覺得,目標越是明確越感到自己對達成目標有股強烈的自信與決心。"他說。他的計劃裏包括"我想得到的地位、我想得到的收入、我想具有的能力",然後,他把所有的訪問都準備得充分完善,相關的業界知識加之多方麵的努力積累,終於在第一年的年終,使自己的業績打破了空前的紀錄,以後的年頭效果更佳。

最後,這位保險推銷員做了一個結論:"以前,我不是不曾考慮過要擴展業績、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但是因為我從來隻是想想而已,不曾付諸行動,當然所有的願望都落空了。自從我明確設立了目標,以及為了切實實現目標而設定具體的數字和期限後,我才真正感覺到,強大的推動力正在鞭策我去達成它。"

由此可見,聰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人,一定都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他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因而他的所有努力,從整體上來說都能圍繞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進行,他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否則就是做了無用功,或者浪費了時間和生命。

有一年,一群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了,他們即將開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們的智力、學曆、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臨出校門,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後的25年,他們穿越玉米地。

25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剩下的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上麵這組數據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隻有為自己樹立一個清晰而長遠的目標,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豐碩的成果。

哲學家愛默生曾說過:"當一個人知道他的目標去向,這個世界是會為他開路的。"的確,給自己一個夢想,一個目標,把它們深藏於心,每天不斷地提醒自己目標一定會實現的,並且為了這個目標,製定一個詳細而周全的計劃,不是地檢驗計劃的執行情況,你就一定能夠如願以償。

製訂明確的工作目標

許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中一事無成,最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

在工作中,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隻有在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你到底想做什麼之後,你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你的夢想才會變成現實。

在美國西點軍校的教材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裏,有一支遠征軍正在艱難地向前跋涉。突然,隊伍前麵有一個士兵痛苦地捂住雙眼,大喊道:"上帝啊!我什麼也看不見了!這是為什麼啊?"沒過多久,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患上了這種怪病。

這件事在軍事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後來,研究人員發現--原來致使那麼多士兵失明的罪魁禍首居然是他們的眼睛,是他們的眼睛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如果連續搜索世界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眼睛就會因過度緊張而導致失明。

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域中,士兵找不到一個確定的目標,而導致眼睛失明。工作也是如此,目標太多等於沒有目標,沒有目標,你就會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亂撞,眼前一片黑暗,瞎忙而毫無所獲。

看來,隻有明確的工作目標,才會有具體的行動。有一位研究者,針對目標改變行為的人進行研究。他發現,目標定得最明確的人,達到目標的機會最大。

有個人失蹤了,在某個黃昏失蹤在茫茫的沙漠之中。他是為了去尋找另一個失蹤者而失蹤的。到了第二天清晨,另一個失蹤者回來了,他卻沒有回來。

回來的失蹤者說:他曾遇到過沙暴,處境十分艱難。但他明確了自己所在的位置,他的目標是營地,所以他終於回來了。

去尋找失蹤者的人,一定也遇到了沙暴,他一定也十分艱難,但他失蹤的原因卻在於:他的目標是尋找失蹤者,他在一心一意的尋找中並沒有固定的位置,所以他真的失蹤了。

由此可見,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如同大海中的船舶失去了燈塔的指引,永遠無法靠岸。而明確自己的目標,則能找到方向,為工作和生活帶來奇跡。

在一片濃霧籠罩的加利福尼亞海岸上。有一個34歲的女人從卡塔林納島涉水進入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遊去。她曾是從英法兩邊海岸遊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個婦女。如果這次她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遊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婦女。

那天,霧很大,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她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電視台正現場直播她的情況,千千萬萬人在電視上注視著她。時間似乎過的非常慢,但她一直不停地向前遊。有幾次,鯊魚靠近了她,被人開槍嚇跑了。她仍然在遊。在以往這類渡海遊泳中她的最大問題不是疲勞,而是刺骨的水溫。

15個小時之後,她被冰冷的海水凍得渾身發麻。她感覺到自己似乎沒有了力氣,她對自己說不能再遊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離她不遠的護送船上。他們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麼也看不到。又過了幾十分鍾後,她再次讓人把她拉上船,決定徹底放棄這個計劃。登上船後,她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此時,她漸漸覺得暖和多了,可卻開始感到了失敗的打擊。她不假思索地對記者說:"對於這次失敗,我並不想為自己找借口。但如果當時我能看見海岸和陸地,也許我能堅持下來。"

其實,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隻有半英裏!後來她說,真正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好在濃霧中看不到目的地,看不到目標。她一生中就隻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2個月之後,她成功地遊過了同一個海峽。她就是著名的遊泳選手--費羅倫絲·查德威克。

她雖然是個遊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見目標,才能鼓足幹勁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務。同樣,當我們規劃自己的工作時,千萬別低估了製定可測目標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製定明確的目標,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方向,明確工作的目的,不至於忙忙碌碌卻無所收獲。

看不目標就看不到希望

曾聽過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位軍閥每次處決死刑犯時,都會給犯人做出兩種選擇:第一是一槍斃命,第二是選擇從監獄左牆的一個黑洞進去,命運未知。

所有犯人都寧可選擇一槍斃命,也不願進入那個不知裏麵有什麼東西的黑洞。

一天,酒酣耳熱之後,軍閥顯得很開心。

旁人很大膽地問他:"大帥,您可不可以告訴我們,從這黑洞走進去究竟會有什麼結果?"

"沒什麼啦!其實走進黑洞的人隻要經過一、兩天的摸索便可以順利地逃生了,人們隻是不敢麵對不可知的未來罷了。"軍閥回答。

犯人對黑洞的恐懼,其實就因為目標不明確而恐懼。可見,看不到明確的目標比死還要可怕。一位名人曾經說過:"無目標的生活,猶如沒有羅盤而航行。"當一個人不知道他下一步要幹什麼的時候,他是頹廢的。所以說,目標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

任何人想要簡約高效的工作,絕對離不開目標,隻有每天向目標奔去,才可能讓自己的工作行之有效。

曾有一個青年人因為工作問題跑來找拿破侖·希爾,這個青年人眉清目秀、舉止大方,聰明伶俐,大學畢業已經4年,尚未結婚。

他們先談青年人目前的工作、受過的教育、背景和對工作的態度,接著拿破侖·希爾對青年人說:"你找我幫你換工作,你喜歡哪一種工作呢?"

青年人說:"這正是我來找你的目的,也是我一直所苦惱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

拿破侖·希爾又問道:"讓我們從這個角度看看你的計劃,10年以後你希望怎樣呢?"

青年人想了想:"我期待我的工作和別人一樣,待遇優厚並且有能力買一棟房子和一輛汽車。當然,我還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呢。"

拿破侖·希爾繼續解釋道:"那是很自然的,你現在的情形就好比跑到火車站的售票處說'給我一張火車票一樣'。除非你說出你的目的地,否則售票員沒辦法賣給你車票。隻有我知道你的目標,才能幫你找工作。換而言之,你自己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了嗎?"

青年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拿破侖·希爾也確信,青年人已經學到了人生最關鍵的一課,那就是:你出發之前,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

可見,一個人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做事的標準,也就失去了做事的動力。而如果有目標,就有奮鬥的方向和為之奮鬥的計劃。

有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自發地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10英裏以外的一個城鎮進發。

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城鎮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隻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英裏,就開始有人開始抱怨路途太遠。走到一半的時候,甚至有人發出了憤怒的質問:還要走多遠?再走一會兒,有人幹脆坐在路邊堅決不走了......

第二組的人知道城鎮的名字和路程,但路邊沒有裏程碑,隻能憑經驗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有人開始問還有走多少時間?走到 3/4的時候大家情緒開始低落,覺得疲憊不堪。當聽到有人說:"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行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