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附錄
【郴州】有湖南的“南大門”之稱。現轄兩區(蘇仙、北湖)一市(資興)、八縣(桂陽、永興、宜章、嘉禾、臨武、汝城、安仁、桂東);總麵積1.94萬平方公裏,人口442萬。“郴”為林邑二字組成,意為林中之城。自秦以來,郴州即為曆代縣、郡、州、府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郴州城東北郊有一彎彎曲曲、繞城而過的小河,名叫郴江。宋代詩人秦觀被貶湘南,孤居旅驛,作《踏沙行·郴州旅舍》一首,留下“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名句。詞雖哀婉傷感,卻也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自此,郴州之名更為天下人傳頌。
1981年底,中國女排捧得我國第一個大球項目的世界冠軍獎杯凱旋(此後創造了“五連冠”的輝煌曆史),在首都機場見到郴州的歡迎代表時,張蓉芳風趣地道出全隊的心聲:“郴州的雞和蜜橘沒有白吃呀!”郴州人則說,這裏山好水好空氣好,城中之山蘇仙嶺鍾靈毓秀,被譽為“天下第十八福地”,特別照顧女排姑娘。
自成為中國女排訓練基地後,郴州慢慢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這裏有以美妙神話傳說而著名的風景區蘇仙嶺;義帝陵;有享有“東方瑞士”美譽的東江湖;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國家地質公園飛天山;有“第二西雙版納”之稱的莽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我國南方唯一對外開放的五蓋山國際狩獵場等。湘南起義紀念塔、《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地舊址、湘南暴動指揮部舊址、鄧中夏故居、黃克誠生平事跡陳列館等革命紀念地,已成為紅色旅遊勝地。
蘇仙嶺,是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湘南勝地”的美稱。蘇仙嶺因蘇仙神奇、美麗的傳說而馳名海內外,嶺上有白鹿洞、升仙石、望母鬆等“仙”跡。由秦觀作詞、蘇東坡作跋、米芾書寫的《踏沙行·郴州旅舍》被摹刻在蘇仙嶺的岩壁上,史稱“三絕碑”。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將軍曾幽禁於此,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
義帝陵,秦末農民大起義,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擁牧羊人熊心為懷王。公元前206年,項羽佯尊熊心為義帝,從彭城遷都郴縣(今郴州市)。同年秋,他卻暗地命九江王英布追殺義帝。義帝被殺後,葬於郴州市區今煤炭工業局大院內。
【永州】古稱零陵,因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設置永州總管府。又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彙合,永州自古雅稱“瀟湘”。1995年撤銷零陵地區,設立地級永州市。現轄九縣兩區(冷水灘區、零陵區、祁陽縣、東安縣、藍山縣、雙牌縣、寧遠縣、新田縣、道縣、江華縣、江永縣)。總麵積2.24萬平方公裏,人口566萬人。永州名揚天下,得幸於柳宗元《永州八記》。
據權威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農業之源、中國陶瓷工業之源、中華文明道德之源。舜的開明治國、任人唯賢,柳宗元深刻的惜民愛民思想,周敦頤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出汙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女書”的神秘莫測和瑤文化的千姿百態,以及道縣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遠古文化的出現,無一不豐富中華文化的寶庫。永州山水,融“奇、絕、險、秀”與美麗傳說於一體,彙自然情趣與曆史文化於一身。九嶷山舜帝陵、柳子廟、陽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等已成為新的旅遊熱點。
零陵得名於舜葬九疑。《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當年舜帝南巡死於九疑後,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千裏迢迢從中原來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但是,娥皇、女英最終沒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雙雙投水自盡於洞庭湖。為了紀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們將舜陵改稱為零陵。在這裏,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淚、掉眼淚之意。今人認為零陵的“零”字,是表示沒有或表示無窮大的意思,認為零陵表明舜帝死後沒有墳墓或是一座空墓,甚至認為零陵表示舜陵是世上最偉大的陵墓。其實在漢代以前,“零”字根本沒有表示數字的功能。東漢許慎編著的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中說:“零,徐雨貌。”這是表示雨緩緩而下的樣子。“零”用來表數,則是明代以後的事。因此,零陵就是舜陵,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立零陵縣,也有紀念舜帝之意。
隋文帝統一中國後,廢除州、郡、縣製,實行州、縣製。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將零陵郡改置永州總管府。“永山永水”指現在的雙牌縣永江鄉一帶的山水。自永江鄉流入瀟水的河流稱為永江,也叫“永水”。這一帶的山,當然也就是所謂的“永山”了。從置永州總管府到現在,永州這一地名和行政區劃名稱,已經存在140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