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禦駕親征(2 / 2)

兩大天才雖然有“亮瑜情結”,但在大是大非麵前,他們都堅守著原則和底線,共同扞衛世族和大漢的最高利益。

雙方前鋒在對峙,曹操和孫權的主力俱在路上。

數日內,接到曹操奏章,劉協喜不勝自,又指示楊彪和習珍,與劉禪飛鴿傳書溝通情報,討教對策。劉禪也不客氣,以“按步就班、遷延日久”八字回複。

劉協心領神會,按律例召開禦前會議,反複廷議,與臣僚商討是否出征。

對反對出征的大臣,劉協或耐心致書解釋,或召見私下溝通,或三五人反複討論。

總之君臣之間心照不宣,三推五讓,上奏駁回,又上書勸諫,又下旨駁回,配合十分默契。

一時之間,早朝晚會反反複複,往來頻繁,君臣之間互動十分活躍。

朝廷大臣宮吏住來竄梭,熱鬧非凡,氣氛十分活躍濃烈。畢竟百年來從來有過天子禦駕親征。

大漢帝國朝廷雲山霧罩,留守的夏侯惇被整得一頭霧水,一臉懵圈,不知所措。他本是一介武夫,鬥大的字不識幾個,隻懂殺人打仗愚忠曹操,政治智商幾乎為零。

夏侯惇想請教元老謀士,卻找不到一個商議,除了被當場打死的如賈詡,病入膏肓不醒人事的如程昱,其餘的全給曹操帶在身邊。中青年謀士中,成名的如楊修、司馬懿也上了前線,其餘的遠沒有成長。

夏侯惇致書曹丕,卻如石沉大海。

曹丕身份特殊,世子來定,處境微妙。平時在老子曹操麵前,本就惶誠惶恐,慬小慎微,如同見貓之老鼠。如今老子出征前線,留守鄴城的曹丕同學,如獲大赫,在這漫漫數月的假期中,喜酒好色之天性徹底釋放。

每天,曹丕與那所謂“建安七子”等文人騷客,攜伎帶妾,遊山玩水,吟詩作對,花前月下,終日留連於山水之間,女人裙下峰間,不亦樂乎,那有時間顧及朝廷破事。

時年26歲曹丕早不是懵懂無知的少年,浸淫官場多年早是政壇老手。他的原則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關係到世子的微妙關健時刻,容不得半上差錯。

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況現在劉協還是大漢天子、天下共主,又是其妹丈,與曹操又處於微妙平衡關係之中,稍有不慎便會卷入巨大的旋渦之中。

無利不起早,他才不願淌這池渾水。何況,劉協對少年時的他還有救命之恩和授劍之誼,對嫵媚成熟的伏壽,也有青年懵懂少年都曾經曆過的相思成狂的初戀之情。故而,曹丕也不願傷害劉協。

深知曹丕脾性的親信自然心領神會,除了曹操老子的書信,其餘一律棄之如敝履,送入了爐灶,毀屍滅跡,到了該到的地方,湮滅了證據,消除了隱患。

夏侯惇書信的下場可想而知。

夏侯惇也差人問曹洪,也是杳無音訊。

把斂財如命及時行樂奉為圭皋的曹洪,和那曹丕已湊成一對活寶,就差一人挑成一擔了。

曹洪受曹老大威壓多年壓抑幾成憂鬱症病人,如今老大離開老巢,他也就成了老大,每天帶著一群諸曹夏侯的兄弟子侄,架鷹驅狗,打獵吃肉,飲酒狎伎,斂財賭博,欺男霸女,玩得不亦樂乎。用曹洪的話來說,就是哪有空理那鳥事。

四處碰壁,無奈之下,夏侯惇隻好每天派出信使快馬奔走於許昌與曹操之間,疲於奔命事無巨細彙報天子動靜,然而都是些繁文縟禮鎖碎煩儀廷議程序之事,毫無情報價值。

曹操見之心煩,不堪其煩,少有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