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章諸神之戰(九)
劉禪視之,隻見來人滿臉絡腮胡子,高鼻深目,身披白色法袍,繡著火焰的圖案,手持形如火焰的長柄武器,顯然又是一名胡僧,隻是不知道何門何派的。
“光明普遍皆清淨,常樂寂滅無動詛。彼受歡樂無煩惱,若言有苦無是處。常受快樂光明中,若言有病無是處。如有得住彼國者,究竟普會無憂愁。處所莊嚴皆清淨,諸惡不淨彼元無;快樂充遍常寬泰,言有相陵無是處。”胡僧目光深邃,神情莊嚴,完全不顧旁人的目光,熟視無睹地吟唱著。
“來者何人?”符雄喝道。
“貧僧粟特人康茂,來自安息。”胡僧朗聲答道。
“粟特人,安息?”劉禪饒有興趣道。
劉禪知道,粟特人原是古代生活在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一帶操伊朗語族東伊朗語支的古老民族,在大唐經營安西都護府時最為有名。從我國的東漢時期開始往來活躍在絲綢之路上,以長於經商聞名於歐亞大陸。粟特人以善經商聞名,多豪商大賈,"善商賈,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國,利所在無不至"。常年不辭勞苦,沿絲綢之路東西往返,由之形成了許多栗特聚落和城鎮。
粟特人的主要商業活動內容是從中原購買絲綢,而從西域運進體積小,價值高的珍寶,如瑟瑟、美玉、瑪瑙、珍珠等,因此,粟特胡以善於鑒別寶物著稱。六畜也是粟特商人出售的主要商品,突蹶汗國境內的粟特人主要承擔著這種以畜易絹的互市活動,也常做一些較短途的牲畜生意。奴隸也是粟特人販運的主要商品,官府一般保護這種交易的正常進行。
“是的。”康茂左拳緊握撫胸,大袖飛揚,行禮答道。
劉禪仔細打量著康茂,突然發現了法袍上火紅的火焰,突然心有靈犀,難道他信仰拜火教?帶著這個疑問,劉禪問道:“康茂大師可是信仰拜火教,崇尚光明?”
據正史記載,粟特人和西域其他少數民族一樣都信奉拜火教,也就是摩尼(牟尼)教、明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波斯人摩尼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崇尚光明。摩尼教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複由新疆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後來發展演變成白蓮教。
康茂心頭一震,無比驚奇道:“公子何以知之?”
“你的法袍上不是有貴教的標誌嗎?”劉禪笑道。
“大人真是聰慧過人!”康茂讚不絕口:“我教最喜歡跟聰明的人打交道。”
“大師過獎。”劉禪謙虛道。
“我教才進入漢地不久,不知公子何以知之?”康茂問道。
“皆本公子在夢中得知。”劉禪聽了這話十分受用,隨口一答道,心想這個摩尼真是會說話,不像那個支謙跟這個有緣又跟那個有緣。
“對了。你對沙門的教義是如何看待的?”劉禪問道。
“貧僧有一建議,不知大人可否應允?”康茂想了想,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