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章諸神之戰(十三)
“兩位大師和公子說得精彩絕倫,我們十分認同。”支謙、康茂行禮道。
劉禪又道:“其實,我覺得最好天、地、君、親、師的君,改為國。因為君隻是暫時的,也是經常可以變更的。而國家才是亙古不變的,是天下蒼生安居樂業的福祉,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園。沒有家,哪有國。國、親、師三種人間力量,則象征著愛國、宗親、尊賢三種道德精神。《國語晉語》雲: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則致死焉。意思是說,國家、父母和老師,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恩德,報答此恩即使付出生命也當在所不辭。所以,天地國親師是中華文明最顯著的特征。”
康茂右拳撫胸道:“我教教義的核心,是說在世界的一開始,就有光明和黑暗兩個王國並存著,光明占據北、東、西三方,黑暗占據南方。在光明王國裏,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潔淨。光明王國的統治者,波斯稱為察宛(意為永恒),東土稱為明父、大明尊。黑暗王國到處充滿煙火、悶氣、颶風、汙泥、毒水,由黑暗魔王統治,住著五類魔,整天沉溺在情欲、爭吵之中。光明與黑暗數次大戰,黑暗魔王讓惡魔生下了人類的祖先。因為人類是黑暗之魔的子孫,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來拯救人類的靈魂。”
“世界的一切現象歸根到底都是善與惡,善為光明,惡為黑暗,缺乏良善的就是罪惡;正如黑暗是因為缺乏光明。光與暗,善與惡,永遠是敵對與競爭。而光明必會戰勝黑暗,人類若依宗教之真理與神之誌向,終必走向光明、極樂之世界;而無始以來明暗相交,惡魔恒於暗界,紛擾不息,致今之世界依然善惡混淆,故人當努力向善,以造成光明世界。故而,我教因之又有明教之稱。摩尼教之神具有愛、信、誠、敬、智、順、識、覺、秘、察等十德。信徒之修養功夫以禁欲守默為主,素食、齋戒、祈禱(一天四次)為日常功課。”
支謙合掌道:“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劉禪聽了也不由自主的合掌,這是他在後世耳熟能詳的一句常聽到的佛家關於宇宙的禪言,極有深意。
簡單的一句話,就點出了宇宙間的奧秘,這是禪宗的境界.佛學說的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學上的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佛在靈山,眾人問法。佛不說話,隻拿起一朵花,示之。眾弟子不解,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隻有他悟出道來了。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