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章收服神棍(四)
周群的厲害源於家傳,他的父親周舒比周群更厲害,名亞董扶、任安。周舒對這句話的解釋就是:當塗高者,魏也。這句話在當時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大家都私下在議論這件事情,而且認為這是天意,也是天命。
劉禪聽說,杜瓊曾與徒弟譙周論說天文,肯定了“當塗高者,魏也“的預言,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三國誌》作者陳壽的老師譙周認為周舒這句解釋不清,所以向當時的大儒杜瓊請教,杜瓊給出了解釋。杜瓊是這樣說的:“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
杜瓊又曰:“古者名官職不言曹,始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吏言屬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按著杜瓊的意思,漢代以前是沒有以曹為官名的現象的,而到了漢代這種情況才出現。所以“當塗”指的就是曹操的曹姓,又由於曹操擔任的丞相是最大的官職,符合“高”的含義,所以曹魏代漢就是天意。
劉禪深知,杜瓊這種擁曹代漢論調,其實代表了益州世家大族本土派的輿論主流走向,他們一貫服膺強權,羨慕曹魏,希望大漢滅亡,益州並入曹魏,然後繼續做官做威做福,保持本家族的利益。
曆史位麵上,鄧艾數千魏軍兵臨成都城下,蜀漢內部譙周為首的益州士族本土派,為了確保他們的利益,不顧成都還有數萬守軍、城防堅固、糧草充足,以及劍閣的薑維大軍可以回援等事實,急不可耐地跳勸說劉禪。他勸諫道,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臣料魏能吞,吳不能吞魏,若稱臣於吳,是一辱也。若吳被魏所吞,陛下再稱臣於魏,是兩番之辱也。不如不投吳而投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則上能自守宗廟,下可以保安黎民。願陛下思之。次日,劉後主便依計投降。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典故“譙周一言而亡蜀”。
為了達到投降的目的,在此之前,令人瞪目結舌的是,曾做過蜀漢後主太子仆、太子家令的光祿大夫譙周,可謂狗膽包天,居然在兩位主君的名字上作起了文章,說:劉備的備,乃具備之意,劉禪的禪,是禪讓之義。合起來就是,既然已經具備了,那就該讓出去。明目張膽詛咒蜀漢政權,大肆宣揚二世而亡的反動論調。本土投降派之猖獗可見一斑。然而,本土派如此公開的賣國行徑,劉禪居然熟視目睹,置之不理,庸俗無能令人無語。
譙周師承杜瓊,又請教過周群之父周舒,周舒、杜瓊就是仇視蜀漢政權,極力宣揚投降論調的始作俑者,可以說他們就是投降派的鼻祖。
劉禪清醒認識到,如不從正麵上反駁“當塗高者,魏也”這種反動論調,任由此等妖言惑眾鬼論迷民泛濫成災,季漢政權想要在益州穩穩立足,把益州打造成大漢複興基地,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必須對杜瓊、張裕、周群、譙周等這些擁曹派進行輿論壓製,大力批駁和顛覆他們的荒謬論調。否則,這些語論必將如同瘟疫一樣泛濫成災,成為政權傾覆的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