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功女人的魅力來自素養 五、擺脫不正常的心理
(一)心理類型
人的心理是多種多樣的,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從自己認識的角度對心理類型進行分類。
1.兒童型。這種類型的人,大多數具有自發性,並往往在富有創造性的工作中表現較為出色,但不適合從事長期計劃性工作。在與人相處方麵,他們由於時常缺乏耐性,而宛如小孩子一般容易朝三暮四,所以這種兒童型的人通常難以信賴。
對於兒童型心理的人,心理學家建議:應當下決心每天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事情並不求回報,以彌補性格上的某些不足和缺陷。
2.少年型。這種心理類型的人,通常是理想主義者,常常會為自己的意見或某種美好的事物而充滿激情乃至狂熱;他們富有冒險精神,樂觀、專注,求知欲旺盛,還具有許多令人喜歡的品質。但他們的一貫性和好鬥可能會很快演變成為固執和不妥協,因而往往容易導致同事之間發生分歧、爭吵甚至鬥毆。此外,他們通常不信任直覺,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大,因而經常會做出錯誤的決定或決策。
對這種心理類型的人,心理學家的忠告是:樹立長遠目標,克服短期行為。
3.成年型。一位年輕女性雖然才20歲,但已經是一家規模不大卻十分成功的企業谘詢公司的老板了。她說:“我知道什麼是我想要的東西和怎樣才能得到它。”她是成年型心理的一個典型。心理學家普遍認為,這種類型的人通常自信,目標明確,且富有強烈的進取心,把事業有成作為自己的最大樂趣;同時,他們又往往是具有責任感的伴侶和父母。
不過,這類成年型心理狀態的人,常會因沉湎於工作、學習而忘記自身的需要,其心身也易長期處在緊張狀態,尤其當壓力過大時,會做出過於敏感或者不適當的反應。
對他們,心理學家提出的建議是:交出責任,放鬆自我。
(二)積極預防“心理飽和”
“飽和”一詞係化學術語,“心理飽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心理飽和現象在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多為負麵效應。比如,老師布置100道數學題,學生開始做作業時,動作快,做得也正確,但做到後來,速度慢了,還常出差錯,同時出現厭煩情緒。同理,工人做同樣工作、幹部伏案辦公等,都可能出現心理飽和的現象,簡而言之,他們幹膩了。
心理飽和的能量很大,許多自殺事件均由它而起。所以,有人又把心理飽和戲稱為“自殺者的幫凶”。由此可以看出,心理飽和是一種“不安定因素”,對人有害無益,不過,它並非不治之症。比如,當每天做同一工作出現厭煩情緒時,你不妨自我輕鬆一番:活動活動身子,極目遠眺片刻,或散散步,或與別人說說話。分散一下緊張的情緒,這樣,可以減少心理飽和給你帶來的精神壓力。
至於疑心自己患有絕症而自殺的心理飽和現象不是很多,不過,因對自己疾病是否能治愈而產生的心理飽和現象卻是屢見不鮮的。身為病人,首先要有堅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戰勝病魔。若解不開心中千千結,可以向書本討教,或者請醫生指導,對親友傾訴,以求正確答案,將憂慮疏散開來,別讓心理飽和成為自己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