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功女人的魅力來自素養 七、消極的心態有損形象(2 / 2)

(三)不要過於追求完美

某巫師一口咬定蘇格拉底心存淫念。眾人以為這位聖哲肯定會把巫師駁得體無完膚,不料蘇格拉底卻坦白得可以:“的確如此,隻不過我一直都在克製”。捫心細想,如果蘇格拉底真把自己包裝成無欲的神仙,那豈不成了假冒的男性哲人。其欲與凡人當無不同,確高於吾輩者乃是其長於克製。

現實生活中,有些朋友為自己樹立起肯定會令蘇格拉底自慚不已的標準:不允自己有淫行自不待言,甚至淫念也不得存於心。倘存,便恨自己,咒自己,認為“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雲雲,每日掙紮於自己與自己的鬥爭中。有位品學兼優的高中男生,上課時不經意朝女教師的乳房部位看了一眼,由此認定自己不是好人。發誓不再看,可是好像一抬頭就又看了。於是臉熱心跳,於是課程聽而不聞,終因視線恐懼而休學。倘若不是經過心理訓練,說不定他會和自己無聊地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不許自己做某事,這是自律。不許自己想某事,這就高尚得近乎偽善,其號曰完美主義。所謂完美,就是想的說的做的和別人評價的都要盡其善完其美,否則就斷定自己這輩子算白活了。

如果說在精神領域也有什麼“擋不住的誘惑”,最難抵禦的可能就算完美主義了。理由很簡單,完美主義想起來完全、說起來美好、侃起來莊嚴,除了費點腦細胞和增加點口唇磨損,幾乎不需要什麼投資,至少在特定情況下可聊以自慰。正因為如此,頗有些人對完美主義趨之若鶩,恰似癡心追逐海市蜃樓。

完美主義很像罌粟,是一種誘人上癮卻很難擺脫的豔麗毒卉。一旦成為完美主義的癮君子,很難不越陷越深,最終用自己生命的空耗印證邱吉爾的名言:完美主義等於癱瘓。

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是善於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而完美主義者既是自我嫌棄的高手,也是挑別人的專家,所以其交往質量雖有,但其交往範圍卻不容易很大。有人抱怨父母文化水平低,有人抱怨中國人素質太差,有人抱怨戀人不理解自己,有人不敢對知心的朋友講心裏話。他們眼裏容不得半點沙,他們在精神和感情上隻能享用“純淨水”。但是他們忽視了一點:水至純則無營養,人至清則讓人有敬有厭也怕。問題並不在於這些挑剔是否有根有據,而在於你為改變這一切動了多少思索花費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腦力和體力?倘若挑剔就能於事有補,我現在就發誓加入完美主義空想俱樂部。

有時我想,上帝能造世界,也許全憑了他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吧。倘求完美,人類就該永生,太陽就該永恒,善人就該萬歲,惡人就不該出生。完美就不該花開花落,完美就不該有死死生生。但是,倘若一切真如此,宇宙也就成了死宇宙。卻原來,完美就是空間無邊無際就是時間無始無終,就是變幻無窮無盡,就是發展無限可能。詩人白樺說得好:永恒就是花開花落,永恒就是死死生生。在此意義上,真不能說上帝不完美,因為他巧用殘缺展示完美,透過瞬間勾勒永恒。問上帝者誰?答曰:自然。岡本常男先生說:“自然是人類偉大的教師和力量的源泉。”我以為道理極深。

所謂“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其意並非好事壞事全都是好事,而是說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所以存在的理由和根據。誰都知道完美主義是不結果實的花朵,且很是消費生命,為什麼卻總有其表演的舞台和市場呢?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據是:對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如果他們想上藍天卻又怯於飛翔,想采碩果卻又惰於耕作,世上還有什麼主義能像完美主義那樣使他們既無須行動,又能自慰於精神上的虛假繁榮呢?遺憾的是,不論完美主義者想得多美,總難免變成想法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很多事都是在腦子裏反複比劃,到頭來卻啥也沒幹。

如果你真想有出息,那就立即找一件值得的事踏踏實實做下去,像農民耕田,也像蜜蜂釀蜜。倘完美主義誘惑又來勾搭你,你隻管目不斜視地堅持住。當你的果實證明了你的勞作,你會深情感慨:人生的美麗乃在辛勤的汗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