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家裏要錢就算進步?——職場新人理財法則
20幾歲剛剛參加工作不長時間,從拿到第一份薪水開始,你要麵對的是租房、吃飯、坐公交錢、手機費、與同學聚會,剩下那點錢可能連一件新衣服都買不了,往往熬不到月底就沒錢了。對於職場新人來說,理財就成為很重要的一個問題,能否從工作伊始就培養起良好的理財觀念和習慣,將關係到此後幾十年的工作生涯和人生路程。
不跟家裏要錢就進步了?不夠!
王豔今年碩士畢業,在一家民營企業上班,工資大概有4000元左右。她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存錢,錢該怎麼花就怎麼花。不跟家裏要錢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她沒有任何的理財觀念,工資的主要開銷是逛街買衣服、和朋友去唱歌、泡吧。
初涉職場的新人,社會角色可能還沒有完全轉換過來。不向家裏要錢是不是就算進步呢?當然是遠遠不夠的!像王豔這樣的生活方式,沒有突發的意外情況還說的過去,如果出現意外情況,沒有資金實力解決問題,最後還得跟家裏要錢。
所以,一定要控製自己的消費,最好製定一個儲蓄計劃,可以開通1~2個基金智能定投,把每個月的閑置資金進行基金投資,為以後的發展儲備資金。另外,還可以購買適度的意外及重大疾病人壽保險,保障意外情況下自己的生活能夠穩定持續。
沒有財務規劃?不行!
小章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一家外貿公司,每月工資大約3000元,除了日常開銷,他準備把剩下的錢用來償還助學貸款。可是打算分幾次償清,每期多少,這些具體規劃,他並沒有明確的概念。
財富增長的另一要訣,是對資金的使用有良好的規劃和管理。職場新人在打理財務的時候,應該在不同時期為自己樹立不同的財務目標。小章就需要設定一個助學貸款還款規劃,每次還款就記上一筆,定期回顧財務狀況和實施情況,可以跟蹤和改善資金的使用方式,進而也能提高管理財富的能力。
光知道存錢?不劃算!
小郝是一家圖書出版公司的編輯,工資約2500元。因為公司管吃管住,所以他決定1000元存進銀行裏,1000元錢投資股票,剩下的零花。他說:“我關注股市有一段時間了,雖說現在行情不好,但是我想選這個時候進入。就算虧了,也沒幾個錢,就當交學費了。”
財富的第一步是積累,小郝的這種做法還是值得肯定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儲蓄是非常有必要,但隻知道存錢並不是很劃算。剛剛參加工作,收入不是很多,但聚沙成塔,除了儲蓄和正常開銷,可以每月留出一部分用作基金定投等長期投資。
光知道存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良好理財觀的養成,還需要合理的投資觀。其實,投資並不需要多大的啟動資金,但投資的心態一定要好。別想一夜暴富,也別耐不住性子。
對剛步入職場的新人們來說,理財就應該從第一份薪水開始。學著控製個人的收支平衡,進行合理的投資,了解並學習理財的相關知識,相信每個職場新人都能變成理財達人!
兼顧收入與發展——職場新人理財巧選擇
二十多歲走出校園的時候,麵對的是一個激烈競爭、膨脹變革的社會。80後們小時候住房是單位分配的,現在房子是自己掏錢買的;上學時工作是分配的,大學畢業後工作是自己頭破血流地找的。麵對人生的新起點,80後職場新人需要規劃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尤其理財更是不可或缺。
充電、深造、創業、結婚還是買房,這些問題一個接一個擺在麵前,你的奮鬥目標又是什麼?“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一個良好的理財規劃,又何來成功理財呢?這個理財規劃的製訂不僅要獲取收益而且要兼顧發展。在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的年代,自己不進步,隻能被遠遠地拋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成本,想發展沒有錢是絕對不可能,所以,學會理財對年輕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又如何兼顧收入與發展呢?
首先,要認清客觀形勢。一方麵測算一下實現自己的目標大致需要多少錢,每個月能賺多少錢;另一方麵要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和開支情況,確定一下每個月需要存多少錢,算算預定目標和現實二者存在的差距。還要注意緊急情況的發生,對規劃進行必要的調整。
接下來要做的是保持財務的健康狀態,想兼顧收入和發展,每一分錢都要照顧到。在無法“開源”的條件下,隻好想盡一切辦法去“節流”。在工作和生活中,無法避免地要參與一些聚會和活動,但要謹記——不必要的應酬一概不去!上下班坐公交,沒有特殊情況絕對不打車!手機業務選最適合自己的套餐;租房可以和朋友合租等等。每月收到工資後,按照理財規劃第一時間把該存的錢存進銀行,堅持完成自己的儲蓄目標。這些錢都是為了將來的發展做出的儲備,不到萬一絕不能用!
最後針對收入來說,二十多歲的職場新人最大的優勢是年輕,投資時限長,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高。所以,不妨將每月節餘的錢投向預期收益較高的證券品種,如果這些投資長期能取得年均10%以上的收益率,完全可以實現增值。目前市場的形勢很適合長期投資價值區域,職場新人可以選擇優質股票分批買入,或通過定期定額購買基金,長期堅持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解決了收入的問題,才能談得上規劃未來的發展,對二十多歲的職場新人來說,職業規劃和發展才是理財最核心的地方。將來的路是由自己把握的,把握未來,先學會把握財富,一個不會理財的人,處處捉襟見肘,何來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