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做企業就是做大善事
佛愛眾生,不離眾生,慈悲心懷是闡釋佛教和禪宗的一個最基本的出發點。
人格是衡量企業家素質高低的首要因素,有多大人格,辦多大事情。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商人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博大的胸懷、誠實的態度和公正的行為,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慈悲心懷的基礎上。
普通民眾與企業家是世界這個大的生物鏈中的一部分,普通民眾是個龐大的群體,他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造就了社會的種種需求,企業家首先要滿足普通民眾的種種需求,從佛教的觀點來說,這就是"與人方便",就是做功德。佛說,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企業家也就因此賺到錢了。
市場營銷的基本法則就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說白了就是"與消費者方便"。成功的企業家,就是真正洞察了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給了消費者更大更多的方便,自然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中國經濟發展的20多年,民生用品的三大件從"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到"彩電、冰箱、洗衣機",再到現在的"房子、汽車、旅遊",民眾生活品質有了巨大的提高,這就是企業家的功德。
做企業就是多大善事,為什麼這樣講呢?任何一個企業,無論是夫妻檔還是雇傭數十萬員工的大企業,背後都有同樣數量的家庭在依靠企業生活。企業幹得好,這些家庭生活就有保證,能夠安居樂業。這遠比什麼燒香敬佛要來得大來得多,人要修行,佛有慧眼,經營一個企業確實就是行大善事。
雙星集團的總裁汪海就把禪文化用在了企業管理中。"幹好產品質量是最大的行善積德。"汪海就是這樣向雙星的員工灌輸他的質量理念,讓員工從心裏認識到"質量等於人品,質量等於道德,質量等於良心",自覺地管好自己,自覺地行善積德,憑良心道德做好工作,幹好產品質量。正是把做企業當成做功德,青島雙星集團資產總額由不足1000萬元增加到48億元,增長了480多倍;全年出口創彙首次突破1億美元大關,達到1.25億美元。身為"終身總裁"的汪海曾經戲言,自己要活到99歲,幹到88歲,留10年時間自己喝喝清茶。禪意十足。
所以,企業家要將做企業當成是做功德。要努力實現利益的增長和企業的壯大。隻有企業效益好、發展快,員工及其家屬才能生活好,才有安全感。如果每個企業家都能做到這點,同時依法納稅、注重環保、誠信經營,由此社會就能穩定,國家才會強大,這不是做功德又是在做什麼呢?
"鋼鐵大王"卡內基說過:"一個人在富有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因此,企業家要盡可能多做善事,回報社會。比爾·蓋茨是世界上最會賺錢的人,同時也是最慷慨的慈善捐贈家。擁有460億美元的他表示,隻留幾百萬美元給孩子,其他資產將全部捐給慈善事業。媒體誇他"回報社會的熱情甚至超過他賺錢的熱情"。
企業家賺再多的錢也是社會財富,自己也不過是社會財富的管理者。回報社會不是因為你有多高尚,而是你必須做的功德,因為這是對整個世界大生物鏈的維護。
企業家能夠掙上億元,隻是因為你自己能幹嗎?當然不是,而是社會大眾幫了你,你的員工幫了你。那麼你就要還員工的情--把員工的飯碗保住;就要還政府的情--依法自覺納稅;就要還社會的情--盡可能多地回報社會。
另外,企業家可以在管理中,運用禪師參禪的一些辦法,既是做功德,也有助於經營。
持戒--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
布施--心係困難員工,給予他們照顧。
忍辱--身體的勞累,心理的疲勞,惡意的誹謗,失敗的痛苦,通通得忍。
智慧--看問題要全麵,多動腦筋去思考。
禪定--做事能集中精力,且有恒心。
精進--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現代的企業家不應著眼於自家的公司,隻求自利而置他人利益於腦後。而是應有大慈大悲的心懷,以事業為功德,以責任為功德,以價值為功德,貢獻自己的智慧,才能為員工、為群眾、為社會謀福利。企業家要有造福人類的大理想,要做造福人類的大功德。
做企業的直接目的是賺錢,終極目的卻是做功德,以所賺的錢財來改善員工的生活,來回報社會--這是一種真正的大慈悲心。做人、做事、做生意、做企業,都應該具有慈悲心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