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和尚挑水分粥記
人性的自私並非一無是處。恩格斯曾直言卑劣的貪欲是曆史發展的動力,他說過:"卑劣的貪欲是文明時代從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動力。"
韓國首都漢城有一個很有名的承真禪寺,一年到頭香煙旺盛,賓客如雲。關於這個寺院的由來還有段有趣的故事。
最初的承真寺隻有一個和尚,他負責接待供奉等各種事務的處理,忙了一天後還要自己去一裏外的河邊挑水來吃,很是辛苦。於是他很希望再多來幾個和尚。
但真正來了兩個和尚之後,麻煩也來了,因為大家都不願意去抬水,結果誰也沒水吃。周圍的兒童就編了首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和尚吃水歌》: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三個和尚都嗓子冒煙怒目而視,支撐了兩天之後,他們再也忍受不住了,開始坐下來平心靜氣討論這件事,並一致決議采用輪值製--每人挑一天水吃。
危機總算暫時被化解了,大家又開始開開心心挑水過日子了。寺院經營的景氣引來了眾多和尚的注意,結果不到半年禪寺斷斷續續來了總共七個和尚。大家按照輪值製挑水,倒還和和氣氣,但沒想到在怎麼分粥吃的問題上卻再次爆發嚴重的危機。
當時他們七個和尚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由於禪寺處於草創階段,信徒的供奉有限,粥每天都是不夠吃的。
怎麼辦呢?一開始,他們輪流分粥。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隻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但權力集中導致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
再後來大家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監督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裏全都涼了。
經驗是摸索中出來的。到最後他們想出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最後一個吃粥。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均,也隻能自認倒黴。從此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你看看,授權經營、董事會監督、經理製這些最現代的管理理念,都被這些和尚最早加以樸素的運用了。以這樣"眾誌成誠"的精神積累禪院管理經驗,難怪承真寺會成為韓國第一流的管理型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