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雲在青天水在瓶
大智慧的管理者則有一顆平常心,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唐代李翱與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以文會友,頗有深交。李翱所著《複性書》,就是由禪入儒之作。在這方麵,他比韓愈的見解要高明得多,因此也為宋明理學家所接受,因此被視為理學之前兆。
李翱非常向往惟嚴禪師的德行,任朗州刺史時,曾多次邀請惟嚴禪師下山參禪論道,都被惟嚴拒絕了。所以李翱隻得親身去拜見惟嚴禪師,去的那一天,巧遇禪師正在山邊樹下看經。
雖然是太守親自來拜訪自己,禪師毫無起迎之意,對李翱不理不睬。侍者提醒惟嚴說:"太守已等候您多時了。"惟嚴禪師隻當沒聽見,隻是閉目養神。
李翱偏是一個急性之人,看禪師這種不理睬態度,忍不住怒聲斥道:"真是見麵不如聞名!"說完便拂袖欲去。
惟嚴禪師這時候才慢慢睜開眼睛,慢條斯理地問:"太守為何看中遠的耳朵,而輕視近的眼睛呢?"
這話是針對李翱"眼之所見不如耳之所聞"而說的。李翱聽了亦驚,忙轉身拱手謝罪,並請教什麼是"戒定慧"。
"戒定慧"是北宗神秀倡導的漸修形式,即先戒而後定,再由定生慧。但惟嚴禪師是石頭希遷禪師的法嗣,屬於惠能的南宗,講究的不是漸修,而是頓悟法門。
因此惟嚴禪師回答說:"我這裏沒有這種閑著無用的家具!"李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隻得問:"大師貴姓?"惟嚴禪師說:"正是這個時候。"
李翱更弄不明白了,他隻好悄悄地問站在一旁的寺院的總管,剛才大師回答是什麼意思?總管說:"禪師姓韓,韓者寒也。時下正是冬天,可不是'韓'麼?"
惟嚴禪師聽後說:"胡說八道!若是他夏天來也如此問答,難道'熱'麼?"
李翱忍俊不禁,笑了幾聲,氣氛頓時輕鬆多了。他又問禪師什麼是道。惟嚴禪師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後問他:"理會了嗎?"李翱搖搖頭說:"沒有理會。"
惟嚴禪師的"雲在青天水在瓶"大約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雲在天空,水在瓶中,正如眼橫鼻直一樣,都是事物的本來麵貌,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你隻要領會事物的本質、悟見自己本來麵目,也就明白什麼是道了。二是說,瓶中之水,猶如人的心一樣,隻要保持清淨不染,心就像水一樣清澈,不論裝在什麼瓶中,都能隨方就圓,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剛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雲一樣,自由自在。
這時,突然一道陽光射了下來,正巧照見瓶中的淨水,李翱頓有所悟,不禁隨口念了一偈: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鬆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不知他是領會了惟嚴說的禪機呢,還是在讚美老禪師說得好,抑或是說老禪師道行高。反正這首詩成了千古絕唱的禪偈。
惟嚴禪師開始故意不理睬李翱,是想挫挫他的傲氣和火氣,以便投入參禪問道的心境。因此,最後見他氣和、心平之後,這才對他說了人道的真諦:雲在青天水在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