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氣場修煉,從認識自己開始
自省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在《論語》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說,意思是每天都要反複檢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便發現有違背常禮和倫理道德要求之處及時糾正。也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塑造影響力。
認識自己,然後討論生活
當我們在生活中迷惘的時候,我們首先做的不應當是討論生活本身的公平與否,討論自己的機遇好壞與否,我們這個時候最應當做的是研究自己,從而認識自己,真正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了解自己的信念並且堅定自己的信念。
毫無疑問,研究自己的目的就是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找到與自己的素質相對應的目標,憑著自己素質上的信號找到這一目標後,才能攻其一點,攻出成果,由此及彼,不斷擴大。認識你自己,找到最適合你的位置,開發屬於你的領域,這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專家研究顯示,人的智商、天賦都是均衡的,或許你在某一方麵有優勢,但不一定在別的方麵能夠贏過人家。有優勢的同時就會存在劣勢。
其實,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某種優勢,都有適合自己的工作、事業。同時,人不是完人,不可能在每個領域都十分突出,有時候甚至缺陷十分明顯。不同的人,生理素質、心理特點、智能結構等必然千差萬別。有的多條理,善於分析;有的多靈氣,富有幻想;有的擅巧計,能於謀略;有的富形象,善於表演。隻要比較準確或大致對應地找到自己的成功目標或方向,他的機遇就或早或晚、或近或遠存在於這個方向的軌跡上。
有的人在未發現自己的才能時,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長處,學無成就,做無成果。這可能是因環境條件或形勢的迫使而不能顯示自己的才能,如同黑夜行路,坎坎坷坷。
客觀地認識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這對於你的成功,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你在一個你不擅長的方麵辛苦拚搏,成效可能不會很大,甚至無功而返。
達爾文《自傳》表明,正因為他對自己的深刻認識,才使他把握住自己的素質特點,揚長避短,做出了突破性的成就。他十分謙遜又自信地談到自己:“熱愛科學,對任何問題都不倦思索、鍥而不舍,勤於觀察和收集事實材料,還有那麼點兒健全的思想。”但又認為自己的才能很平凡:“我的記憶範圍很廣,但是比較模糊。”“我在想象上並不出眾,也談不上機智。因此,我是蹩腳的評論家。”他還對自己不能自如地用語言表達思想深感不滿:“我很難明晰而又簡潔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我的智能有一個不可救藥的弱點,使我對自己的見解和假說的原始表述不是錯誤,就是不通暢。”
偉大的馬克思有許多天賦,但他在寫給燕妮許多詩後,發現自己並不具備傑出的詩才,並作了深刻的自我解剖:“模糊而不成形的感情,不自然,純粹是從腦子裏虛構出來的。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完全對立,修辭上的斟酌代替了詩的意境。”作家朱自清也曾分析過自己缺乏小說才能的短處,在散文集《背影》自序中說:“我寫過詩,寫過小說,寫過散文。25歲以前,喜歡寫詩,近幾年詩情枯竭,擱筆已久……我覺得小說非常地難寫,不用說長篇,就是短篇,那種經濟的、嚴密的結構,我一輩子也寫不出來。我不知道怎樣處置我的材料,使它們各得其所。至於戲劇,我更始終不敢染指。我所寫的大抵還是散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