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找不到值錢的東西,返身離去時遇見了禪師,正感到驚慌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說著脫下了身上的外衣,說道:"夜裏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說完,禪師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
第二天,溫暖的陽光融融地灑照著茅屋,禪師推開門,睜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齊地疊放在門口。
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道:"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每個人都會犯錯,包括我們自己,可是我們往往能很快就原諒自己,卻無法原諒別人。這種原諒自己卻不原諒別人的行為是軟弱的一種表現,因為你隻敢麵對別人的過錯,卻無法麵對自己的過錯。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有的錯誤還是無意間造成的,是無心的。如果換個角度想想,你是那個犯錯的人,是不是也希望你"得罪"的那個人能原諒你?如果對方原諒你,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對人要有寬容之心,有的時候對方的做法可能不是有心的,是無意的衝動行為。知道他不是有心的,就不要把這件事再放在心裏,而應該忘了它。
二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激戰過後,兩名來自同一個小鎮的戰士默利與菲利普與部隊失去了聯係。
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十多天過去了,仍未與部隊聯係上。
這一天,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又艱難度過了幾天,可也許是戰爭使動物四散奔逃或被殺光,這以後他們再也沒看到過任何動物。他們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年輕戰士默利的身上。
一天,他們在森林中又一次與敵人相遇。經過再一次激戰,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
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隻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默利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麵的菲利普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並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菲利普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熬不過這一關了,盡管饑餓難忍,可他們誰也沒動身邊的鹿肉。天知道他們是怎麼過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隊救出了他們。
事隔30年,那位受傷的戰士默利說:"我知道當初是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菲利普。當時在他抱住我的時候,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我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會對我開槍?
但當晚我就寬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必須活下來。
此後30年,我假裝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此事。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我寬容了他。"
即使一個非常寬容的人,也往往很難容忍別人對自己的惡意誹謗和致命的傷害。但唯有以德報怨,把傷害留給自己,才能贏得一個充滿溫馨的世界。因此,釋迦牟尼說:"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麵對那些無意的傷害,寬容對方會讓對方覺得你心胸的博大,可以消除無心人對你造成傷害後的緊張,可以很快愈合你們之間不愉快的創傷。而麵對那些故意的傷害,你博大的心胸會讓對方無地自容,因為寬容對方則體現出的是一種境界。寬容是對懷有惡意者最有效的回擊。不管別人有意還是無意傷害了你,其實他的內心也會感到不安和內疚,或許是因為礙於所謂的"麵子"而不肯認錯,而你的寬容就會使彼此獲得更多的理解、認同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