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夫妻5歲一見鍾情,畢生都在戀愛中。”(1 / 2)

有多少“一見鍾情”可以發生?我寫到這裏的時候不禁感慨,是“情”還是“錢”,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一見鍾“情”已經演變成現在的一見鍾“錢”。

相比於《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這類速成的相親節目,美國的相親節目是電視真人秀,就像連續劇一樣,從開始到結局一共八集,每個星期播出一集,觀眾如果想看到大結局,要在電視機旁守上近三個月。美國相親節目分男女版,分別是《單身漢》和《單女郎》。以《單身漢》為例,主角是一位男士,要和25個女孩相親,女嘉賓會被逐一淘汰。觀眾津津樂道的環節一般從剩下的四位女嘉賓開始,往往這個階段男主角要拜訪女孩的家鄉和她們的家人。剩下三位女嘉賓時男主角和三個女孩要有外出的約會體驗,地點在海灘、小島、滑雪勝地之類的浪漫場所,共度一到兩天。而當剩下兩位女嘉賓時,女方將拜見男方的家人,成與不成就在最後一集的大結局。不過跟國內觀眾的較真相比,美國人看相親節目完全在於娛樂,真不真實他們根本不會計較。所以,如果《非誠勿擾》裏的女嘉賓的言論發生在美國,相信不會引起像國內這麼大的輿論反應。

我曾經問過一個美國人,怎麼看待中國的相親節目裏那些女孩子的婚戀觀?他說:“中國的女孩子對待婚姻和愛情很誠實,但是也很膚淺。”我又問:“如果是你,你會去相親嗎?”他的回答是:“假設我還是單身,如果是我的朋友覺得有人和我很配我可能會去。可我已經結婚了,還有兒子,如果是給兒子相親,那絕對不可能。他有女朋友了,再說他也不會接受。”他對中國人談戀愛還需要相親感到不可思議,但他也感到有趣,“這是一個交朋友的方法。”

我又拿同一個問題問不同的美國人,問他們對“相親”的看法。

“你覺得相親會出現一見鍾情嗎?”

“我相信一見鍾情,我可以在八秒鍾之內愛上一個女孩。但我不會相親,這不浪漫,而且,一百次裏很可能隻有一次成功,還不是因為一見鍾情。”

Karen:“我知道在中國,女孩子28歲就麵臨危機了。我有一個朋友29歲了,她在上海工作,很能幹,但是每年過年回家的時候她媽媽都會給她介紹男朋友。她每次都抱怨說煩死了,但還是不會違逆她媽媽的意思。中國人很看重家庭的感受,這點我很欣賞。不過愛情還是要靠自己的感覺,再說29歲,一點都不老!”

Mike:“我覺得相親就像買彩票,可能比中彩票的概率大一點。兩個人走到需要相親的地步隻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別人覺得他們倆很配,要麼是他們真的絕望了。”

Jim:“相親?太落伍了。總之我不會相親。”

Vanessa:“我接受朋友跟朋友之間的相親,但我不接受父母安排的。還有,我不會參加電視真人秀,那很假,沒人會當真的。要說我喜歡一個人,那肯定是和他待在一起時間長了,慢慢處出感覺。”

有多少“一見鍾情”可以發生?我寫到這裏的時候不禁感慨,是“情”還是“錢”,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一見鍾“情”已經演變成現在的一見鍾“錢”。

相比於《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這類速成的相親節目,美國的相親節目是電視真人秀,就像連續劇一樣,從開始到結局一共八集,每個星期播出一集,觀眾如果想看到大結局,要在電視機旁守上近三個月。美國相親節目分男女版,分別是《單身漢》和《單女郎》。以《單身漢》為例,主角是一位男士,要和25個女孩相親,女嘉賓會被逐一淘汰。觀眾津津樂道的環節一般從剩下的四位女嘉賓開始,往往這個階段男主角要拜訪女孩的家鄉和她們的家人。剩下三位女嘉賓時男主角和三個女孩要有外出的約會體驗,地點在海灘、小島、滑雪勝地之類的浪漫場所,共度一到兩天。而當剩下兩位女嘉賓時,女方將拜見男方的家人,成與不成就在最後一集的大結局。不過跟國內觀眾的較真相比,美國人看相親節目完全在於娛樂,真不真實他們根本不會計較。所以,如果《非誠勿擾》裏的女嘉賓的言論發生在美國,相信不會引起像國內這麼大的輿論反應。

我曾經問過一個美國人,怎麼看待中國的相親節目裏那些女孩子的婚戀觀?他說:“中國的女孩子對待婚姻和愛情很誠實,但是也很膚淺。”我又問:“如果是你,你會去相親嗎?”他的回答是:“假設我還是單身,如果是我的朋友覺得有人和我很配我可能會去。可我已經結婚了,還有兒子,如果是給兒子相親,那絕對不可能。他有女朋友了,再說他也不會接受。”他對中國人談戀愛還需要相親感到不可思議,但他也感到有趣,“這是一個交朋友的方法。”

我又拿同一個問題問不同的美國人,問他們對“相親”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