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我能為你煮東西,但不能為你吃東西(1 / 1)

第二十八章.我能為你煮東西,但不能為你吃東西

信仰,是為了讓人的精神更加充實,讓人充分發揮內在的智慧潛能。但如果隻盲目地崇拜,便隻能成為信仰的奴隸,便是信仰在欺騙著你。力量依舊在神的身上,你依舊是軟弱無力。

法一和尚是大慧禪師的弟子,他參禪幾十年了還是沒有悟道,心中很著急。

有一次,禪師讓他出門辦事,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法一想:需要這麼長的時間,而自己參禪還沒有什麼進展,這不是在荒廢時間嗎!於是心裏十分苦惱。

他的朋友宗謙和尚聽他訴說了這些苦惱,安慰他說:"我和你一起去吧!路上我也可以幫助你參禪!"法一十分高興,於是二人就出發了。

一路上,宗謙總是說說笑笑,似乎把原來的承諾給忘了。法一非常失望,請求宗謙的幫助,可是宗謙卻說:"不是我不幫你,我實在是幫不了你!這一路上你必須自己做五件事。"

法一問:"哪五件事?"

宗謙回答說:"吃、喝、拉、撒、睡。"

這句話剛一說完,法一猛然醒悟過來,他終於頓悟了,從這幾個字中認識了"自我"。於是他便獨自踏上了行程,不再要朋友陪伴了。

一年以後,法一到師父那裏複命,大慧禪師一見到他就說:"你終於找到自己了!"

為什麼法一和尚剛剛才找到自己呢?因為二十年來他始終渾渾噩噩,處處依賴師父,以為離開了師父就不能參禪了,結果遲遲難以開悟。後來在宗謙的啟發下,他終於發現了"自我",認識到參禪從根本上來說,靠的是"自悟自證"。從這時候起,他才開始走上了"悟禪之道"。

佛教中提倡佛法要靠自己修,想要修得正果也隻有依靠自己。佛說:佛即是我,我即是佛。每個人隻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存在才能真正地自由。靜慮的實質是自我審視、自我洗滌、自我完善、自我淨化、自我升華、自我頓悟......我們是自已的救世主。其實,尋找失落的"自我"的最好辦法,便是完善自我,充實自我,感悟自我。

蘇東坡在與佛印禪師的一次交談中,問道:"人人皆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念誰?"佛印答道:"念觀世音菩薩。"蘇東坡詫道:"為何亦念觀世音菩薩?"對曰:"求人不如求己。"

所謂"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六祖曰:"菩提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此心具足萬法,不假外求。所以從修行的角度來說,"求人不如求已",這並不是說要舍棄經典,不去親近善知識;佛印禪師隻不過是開示蘇東坡居士及後來學佛者,修習佛法主要還得靠自己,要自己去真修、實悟,別人替代不得。

佛話:"自己不可放任自己,輕視自己、不救自己,不可任自己衰敗窮苦、愚昧無知。大丈夫應當相信自己、救護自己、自立自強,才是大丈夫。"實際上,人間貧富貴賤,福祿壽夭,智愚得失,皆由自己一手做成,甚至上天堂,落地獄,六道升沉,生死輪回,皆唯心所現。

《華嚴經》言:"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五陰,一切世間中,無法而不造。"《正法念首經》雲:"心能造一切業,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種種諸心行,能生種種果報。"可知心念是支配人間禍福的主要力量,亦人行為的決策者,我們欲想改善命運,就要改善自己的心念,也就是說命運最終還是由自己決定。

因此我們說,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要想走向成功,要想過好自己的生活,甚至有時候想要擺脫某種危機,不要想依靠別人,要學會靠自己成就自己,靠自己拯救自己。這才是你的人生,這才是你的成功。

鄭板橋曾經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不要總是依賴別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要依靠自己解決問題。因為別人也有許多事要做,有的人也會最大限度地幫助我們,但別人隻可能幫一時卻幫不了一世。所以,靠人不如靠自己,最能依靠的人隻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