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每天進步一點點 第三節 怎樣實現目標
人生的目標容易設立,而實現目標的路卻很難走。隻有那些認準目標義無反顧的人,那些意誌堅定、決不輕言放棄的人,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因此,一曰目標明確,就要把奮鬥目標作為精神支柱,為實現目標鍥而不舍。
◇ 製定適宜的計劃
適宜的計劃是連接目標與目標之間的橋梁,也是連接目標和行動的橋梁。沒有計劃,要實現目標往往是一紙空談。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壓力和責任讓許多人的生活變得雜亂無章,沒有頭緒,一切都周而複始,單調枯燥,這樣的生活永遠不會精彩。你一定想做出改變吧!我要告訴你的是:如果你稍微留出點時間做一下計劃,你的生活將大為改觀!
有計劃的生活即使緊張,但卻井然有序;有計劃的工作即使繁忙,但也會變得充實而有效率;有計劃的人生即使艱辛,但也能泰然處之。計劃讓你的思維清晰,能創造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計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別說沒時間去計劃,如果你改變你的生活方式,留出時間做計劃,你不僅會贏得更多的時間,還能取得更多的效果。為了使你改變自我的行動更加積極有效,在製訂計劃的時候,要把握如下原則:
1.具體可行
則本到什麼程度呢?你可以根據計劃,將以後要發生的事情在頭腦中顯現出來—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利用什麼工具,采什麼方法,周圍的背景如何等等,就像放電影一樣清晰明了。
我們製訂計劃和執行計劃通常犯的錯誤是就事論事,實行封閉式管理,不考慮其他因素,如環境因素等。所以,往往計劃是不切實際的。
些人將自己的發展計劃製訂得十分具體詳細,但卻不考慮這一計發展的背景條件。比如,有人想開一家商店,計劃得特別好,房子、商品、雇用人員等等,可是把商店開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根本就沒有消費市場。所以,計劃應是開放的,必須考慮多方麵的因素。
一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往往缺乏發展的土壤。就像一棵樹苗要長成大樹,不能離開陽光、空氣、水分等自然條件一樣。不切實際的計劃隻能如同水中月、鏡中花,美麗誘人但卻無法實現。
一個思維成熟的人在製訂自己計劃的時候不僅會充分考慮自身的因素,也會考慮外部環境,如政治、經濟、文化等。比如,一個農業工作者如果因迷戀城市的繁華而選擇在城市做一項與自己專業無關的工作,不如到農村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更有意義。
如果一個人隻生活在自己的真空地帶,那他也隻能與自己對話,一旦將自己放人新的環境,若不考慮其他因素,根本談不上發展。做事不能固步自封,放開自己的思維和膽量,與環境相融合,計劃才可能得以實施,否則,一切隻是空談。
2.準確分析和預測
計劃的過程中必須對將來做一些初步的預測,分析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可能會變化。在做出準確的預測後,製訂出行動方案。一旦將來發生變化,就能從容對付。
即使將來的所有情況都是確定的,你還得做計劃。你必須選擇完成某一目標的最好方法,使行為更有效率,實現目標更有利。情況一旦確定,並不等於你隻有一條路可走,往往你會麵臨多種選擇。
3.明確事情的進度
何事情必須有一個時間期限,沒有時間期限就不能進行自我鞭策。大多數人失敗的原因就是不給自己定下完成的期限,其結果是行動緩慢,毫無緊迫感,效率非常低下。
時間的長短有時候是自己確定的,有時由不得自己,這就要看事情的決定權在誰的手裏。如果你對事情有決定權,你可以自由地安排時間;如果決定權在你的上司或其他人手裏,那你隻能聽從安排。即使決定權在他人手裏,他最多隻是給你一個大致期限,而你是具體的執行人,對於每一個具體的步驟所花費的時間仍然由你自己決定。所以,時間的控製還應由你掌握。
要給一個計劃定一個期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不能太長,長了就浪費時間;也不能太短,短了事情辦不完,其他事情必須往後延遲,結果仍會給自己帶來損失。進度的確定是一門藝術,需要你對事情本身以及客觀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和準確的預測。
4.靈活應變
計劃往往是在對未來作好預測的前提下製定的,但即使是最精確的測,也難免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因此,製訂計劃時一定保持靈活性。如果你的計劃靈活性越強,由偶發或哭發事件帶來的風險就越小。
即使環境發生變化,或原有的計劃失敗了,但仍要沿著原來的目標前進。靈活應變不是說改變計劃的方向,而是改變計劃的方式。
有一些生性固執的人死鑽牛角尖,不知道隨機應變,撞得頭破血流也不願改變一下方式;有的人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就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甚至嚇得趕快往回走。明智的做法是既能使計劃堅持原來的方向,也注意把握其靈活性。
5.把握協調一致原則
計劃有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之分,這“長”“短”隻是相對而言,;具體的時間規定,它們與長期目標和短朋日標大致相對應。
在製訂計劃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錯誤是短期目標不考慮長期計劃實現。因為人們在製訂短期計劃的過程中,一些情況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受到眼前利益的誘惑,放棄了長期計劃,而製訂出無助於長期計戈Ⅱ的短期計劃。這種做法可能會獲取暫時的短期利益,但從長遠來說,將使長遠利益受到損害,甚至是致命的損害。
協調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相一致是十分有必要的。用長期計劃指導短期計劃的製訂與執行,其目的是為了保證長期計劃得以實現,而短期計劃不發生無助於或有礙於長期計劃實現的情瓧,短期計劃有時候並不能取得及時的利益、甚至會犧牲暫時的利益,但是這種犧牲是為了保障長期利益的實現。
一個有遠見的人不會因為獲得暫時的利益而放棄長期的計劃,而許未成功者就缺乏這種遠見,不能使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協調一致。
如果短期計劃得以一一實現,長期計劃就不會遙遙無期。
◇ 為目標去拚搏
當一個人有了自己正確的目標後,應該付出行動去實現它,拿出—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即使我們為了這個目標而失敗,也要再爬起來,繼續向著它奮鬥;如果我們每次樹立目標後,嚐試一下失敗了,就回頭離開,那麼,我們有可能永遠達不到自己的目標。
全美籃球協會職籃求隊高手“飛人”邁克爾,喬丹說:“全美籃球協會裏有不少天才的球員,我也可算是其中之一,可是造成我跟其他球員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你絕不可能在全美籃球協會裏再找到像我這樣拚命的人。我隻要第一,不要第二。”
喬丹拚命不懈的動力來自於他高中一年級時一次籃球比賽上的敗。那天,喬丹被學校籃球隊退訓,他回到家哭了一個下午。在個重大打擊下,他有可能就此放棄目標,不再打籃球了,可是他沒有這麼做,而是把這個教訓轉化為願望:為自己製訂一個更高的標。他的決定出自內心而且堅決,結果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讓球比賽的發展為之改觀。他不僅要重新成為球隊的一員,並且還要成為最棒的。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循著每位成功人士的軌跡去做:設定目標,隨即付諸行動。在高二之前的暑假,他每天清晨6點便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密集訓練。
在此期間,他的身高長到1.9m。他迫切地想要早日達成心願,每日學校的攀爬架上勤練,企圖使自己身高增加,以求在球場上比賽更占優勢。
喬丹每天勤練不輟,他終於被選為校隊隊員參加比賽。他一步步成州、全美國大學,乃至全美籃球協會職業籃球史上偉大的球員之一。他一次又一次改寫了籃球比賽的紀錄。
一切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地努力。成功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拚搏的人。
亞破敦.新可萊是美國著名的多產作家,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裏。父親是個賣威士忌酒的小販,也是個嗜酒如命的人。兒童時代的新可萊,幾乎每天都要跑遍全市的小酒店去尋找他的父親。找著以後,他還要把踉踉蹌蹌的父親送回家,然後母親翻遍父親的口袋,把剩下的錢全拿出來,用做第二天全家人的開支,他們一家隻住在陰暗汙穢的舊房子裏,而且還不得不經常搬遷,因為他們經常交不起拖欠的房租而被人家驅逐。
10歲以前,新可萊一直沒有時間和條件去上學,但是,他心中一直渴望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強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一頭跳動著的小鹿一樣,時時刻刻撞擊著他的心靈,為了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他利用一切空閑時間自學。凡是能找到的書他都讀,凡是能利用的時間他一分一秒都不放過。每天尋找父親路過大街上的店的時候,他總會貪婪地看著櫥窗裏擺著的精美書籍。偶爾從鄰居那裏借來一本書,他就如獲至寶地讀起來。
這樣,在入學以前,他已經熟讀了很多名人著作。因此,進入小學剛兩年,他就跳級接受高等教育了。
感受到學校的文化氣息,也為能接近自己的目標而高興,他決心更努力地去實現這個目標,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二有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