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管好自己(1 / 2)

這話夏老國公早就想說了,隻是此前他雖表明了投誠之意,但見顧北淵愛答不理的,也不好說出口。

如今顧北淵都願意幫他了,也算是正式入了陣營,夏老國公便把琢磨了許久的心裏話都說了出來。

“寧王母族陳氏雖不是特別顯貴的家族,但也頗有實力,若郡王選擇扶持寧王,也隻是錦上添花。”夏老國公頓了頓,而後又道,“而且寧王此人,據老臣觀察,並非是個寬容仁厚的人。”

夏老國公在投靠安王蕭元琮之前,便暗中觀察過寧王蕭元銘。和端王蕭元煜一樣,骨子裏都是個慣會裝模作樣的,甚至他猶在蕭元煜之上。

兩者之間不同之處隻在裝模作樣的形式不同,蕭元煜凹的是端方謙和的君子姿態,而蕭元銘則是既是謙遜有禮卻又有皇子的傲氣。

看似平平無奇,實則這才是蕭元銘的厲害之處。都是奔著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去的,當什麼君子?若真是以君子的標準嚴格要求,怎麼可能坐上皇位?

朝臣們讚賞蕭元煜是君子德行,並不代表就支持他做未來皇帝。反倒是蕭元銘這樣的,更能引起朝臣們的好感。

“寧王的城府很深,扶持這樣的人,風險太大。”

這便是為什麼他從前沒有選擇投靠安王,而不是寧王的原因。城府太深的皇子,共患難或許可以,但共榮華可就未必了。

為長久計,寧王絕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郡王,依老臣之見,最好是從睿王和十皇子中選擇。”夏老國公正色說道。

睿王生來就身體不太好,總是病歪歪的,若是扶持他為帝,日後即便想對他們這樣的功臣動手,怕也沒這個機會。

十皇子就更合適了,還不到八歲,年紀著實尚輕,母族孫氏離得遠不說,還僅僅隻是個知府,要想拿捏輕而易舉。

若要夏老國公選,肯定選擇扶持十皇子,不過他想了想,沒有說出口來。他投靠顧北淵,本就是弱勢地位,說白了,就是顧北淵為主,他為下屬。做下屬的提建議可以,但卻不宜過多的指手畫腳,尤其是在下結論的事情上。

但夏老國公卻不知,顧北淵從來沒打算扶持哪一位皇子。雖然蕭元熙臨死前把孩子托付給自己,但顧北淵從未想過讓顧子晨一輩子都隻能姓顧。

“老國公。”顧北淵看著夏老國公,眉目一片肅然,正色說道,“隻要夏家的人都安分守己,不行作奸犯科之事,將來三代不降爵。”

夏老國公聽得這話,頓時不由露出喜色。夏國公府的爵位並非世襲,大越襲爵規矩,若是世襲罔替的爵位,除非有恩典,不然傳至三代後便要降爵,一級一級往下降,直到降為庶民。而她這一輩已經是第三代了,眼看著就要降爵了,可夏國公府沒落多年,後輩子孫更是一個比一個爛泥,根本沒有扶得上牆的,若是再這麼下去,降爵肯定跑不了。

可如今有了顧北淵的承諾,隻要顧北淵不倒,那麼家族就還有振興的希望,兒子不行就培養孫子,孫子不行就讓他們早日成婚生出重孫,隻要能培養出一個來,家族榮華就不會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