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婦科病症足部按摩方法 八、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是由於盆腔結締組織鬆弛,使子宮由正常位置沿陰道下垂,子宮頸降至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於陰道口外,臨床上以陰道內脫出塊物,並伴有下墜感和腰骶部酸痛為其特征。發病年齡在40~70歲之間,農村婦女發病率較高。
子宮脫垂多發生於多產或產後,且直接與分娩有關。分娩可以損傷子宮支持組織(盆腔內筋膜)及提肛肌。如果損傷較重,或生活條件差,產後過早從事體力勞動,包括較長時間處於站、蹲體位者,或有慢性咳嗽、腹瀉、便秘等增加腹壓情況下,則易發生子宮脫垂,且病情往往較重。絕經期後婦女發生生殖道脫垂者,是因卵巢功能不足,雌激素水平低落,使筋膜等支持結構開始退行性變,加上年老,肌張力低下,結果盆底組織薄弱而使生殖道發生脫垂,甚至伴尿道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在過勞、劇咳、排便用力太過等情況下,常可引起反複發生。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分娩時用力太過,或產後勞動過早,導致勞倦傷脾,氣虛下陷,收攝無權;或因分娩時處理不當,傷損胞絡,胞絡失係;或產育過多,房室所傷,腎氣虧虛,衝任不固;或素體虛弱,老年久病,便秘努責,失於固攝所致。因此中醫治療子宮脫垂的原則是補氣提升,溫陽益腎,益氣固脫。
(一)相關反射區與基本按摩手法
1、相關反射區:
足部反射區:腎、生殖腺、陰道、子宮等反射區(見圖-169)。
2、基本按摩手法:
(1)取兩足子宮、陰道反射區,以拇指固定,食指彎曲呈鐮刀狀,以食指內側緣施壓推壓3~4分鍾,或以拇指指腹施力按壓。
(2)揉壓足腎髒、生殖腺反射區各3~5分鍾,推揉足心3分鍾。
(二)注意事項及要求
1、盡量少蹲,可配帶子宮托。
2、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3、每日按摩2次,10天為1療程。療程之間休息5~7天。
4、臨床根據子宮脫垂程度,分為三度:第一度,子宮頸下垂到坐骨棘棘水平以下,但不超越陰道口;第二度,子宮頸及部分子宮體脫出於陰道口外;第三度,整個子宮體脫出於陰道口外。
5、按摩治療以子宮一度脫垂效果較好,二、三度脫垂按摩治療無明顯效果,應以藥物或手術治療為主。
(三)輔助療法
用艾條薰灼大敦、水泉、公孫穴各2~3分鍾,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