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三月。
夜沐月華,星辰無聲。沉寂許久的夜,給這一片蒼穹拉下最深沉的帷幕。
已過三更,辛夷不見睡意,在龍州王氏土司府邸的庭院裏獨自漫步。庭院杳無人影,但見一縷月光滲入,淒清地映照在鋪滿鵝卵石的小徑上。陪伴辛夷的是如歌的蟲鳴和未熄滅的油燈。
龍州王氏土司府邸坐落在龍州蟠龍壩,龍州位於四川西北部,涪江上遊,龍門山脈深處,幅員遼闊。東鄰廣元,南連綿州,西接鬆潘,北倚文州。龍州處於漢區與白馬番、白草番、木瓜番、回回番分布的交界地區,番夷成分複雜,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有鑒於此,自南宋開始,各中央王朝均在龍州設立了土司。土司一職的設置,基本上都由當地番夷的豪酋擔任。但龍州卻是為數不多由漢人擔任土司的地方,這是川西土司獨有的特點。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鬆潘、茂州、疊溪等地的番民發生叛亂,明朝廷以平定叛亂有功,升龍州為龍州宣撫司,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薛為龍州宣撫使、李為副使、王為僉事,分別統領漁溪、馬盤、寧武三司,龍州宣撫司署治所設漁溪司江油關。自此,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龍州宣撫使薛忠義(從四品銜)、宣撫副使李蕃(從五品銜)、宣撫司僉事王璽(正六品銜)的勢力得到空前膨脹,三家土司分庭抗禮,在這片廣袤富饒的龍州大地三足鼎立,各領風騷。
月色四合,恰似一層輕柔的薄紗,萬物湮沒在朦朧裏,於涼爽的晚風中輕輕搖曳。霧紗包裹著一切,不留一絲罅隙。殘霧在青草凝凍的一抹綠上,如銀光般閃動。龍州王土司府在龍州所轄範圍之內的府邸裏,稱得上數一數二。整個府邸清新雅致,別具一格,良木蘢蔥,奇花爛漫,大抵是沾染了貴族習氣,庭院裏的草木生長得茂密而旺盛。假山的間隙之間,一股清流從百花深處瀉於石縫之中,水榭樓閣,亭台回廊,無一不設計精巧,精雕細琢。清風、流水、霧靄、月光,添了幾分情致。正值蠶月時節,庭院中一樹高大的辛夷樹花開得正好,高雅盈潤,姿態繁榮,盛美華麗。
趁著深夜的一絲清輝,辛夷凝望著北方的星河,心裏有些小期待:“不知道父親大人此去京師朝貢,會給辛夷帶回些什麼新奇有趣的玩意兒呢?”
辛夷是第十代世襲龍州宣撫司僉事王璽的小女兒,姓王名辛夷。王璽,字廷璋,一共有三房夫人。大夫人是明媒正娶的蔡秋娘,育有兩女一子,長女王木槿、次女王木棉均已遠嫁外地,長子王鑒。二夫人姬妾曹鳶娘,育有二子王樾、三子王濟。三夫人小妾田文娘,育有四子王煥、五子王坦、幺女王辛夷。王璽向來很疼愛辛夷這個幺女,辛夷快到及笄之年了,一直沒給她物色到合適的婚配對象。王璽和辛夷的生母三夫人田文娘雖說著急,但總覺得辛夷這個丫頭燦如春華、姣若秋月,應當許配一戶門當戶對的好人家。
龍州中僅有薛家、李家能與王家門當戶對,再也沒有其他氏族能有薛、李、王三家的權勢。康家也是土司,但由於是在宣撫使薛忠義的保舉下康進忠才升為土官知事,又是非世襲,康家自然唯薛家馬首是瞻,依附在薛家的勢力之下。薛、李、王三家一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三家土司表麵上客客氣氣,暗地裏卻相互牽製、爭權奪勢。正因如此,苦於沒有合適人選,一來二去辛夷的婚事便耽誤了。
辛夷沒有覺察到蒼穹之上的鬥轉星移,一切安謐靜好。
有人輕輕地從背後為辛夷披上一層桑蠶絲披肩,正在望著星河發呆的辛夷嚇了一大跳,轉過頭一看:“原來是母親大人,您可嚇壞辛夷了呢!”
三夫人田文娘給辛夷係好披肩,問道:“辛夷,怎麼還不睡?這麼晚出來,可別著涼了。”
“睡不著就出來透透氣,父親大人什麼時候回來呀?都走了好幾個月了。”辛夷嘟囔著。
三夫人笑了笑:“今天聽大夫人說,你父親大人的車馬已過了廣元,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