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曆七載龍宮終建成,盧有心失蹤餞行宴(1 / 3)

明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臘月,龍州寧武司蟠龍壩,龍州宣撫司僉事王璽的雄偉“龍宮”,曆時七年終於得以建成。

龍宮坐西向東,占地麵積約42畝,建築麵積約5畝,所有建築沿一條90丈長的中軸線對稱排列,完全仿照紫禁城布局設計。所有木材清一色采用珍貴楠木建成,規模宏大,布局和諧,結構謹嚴,精美絕倫,特色濃鬱。“龍宮”氣象森嚴,飛簷淩空,紅牆綠瓦,寬闊華麗,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宮殿柱額梁枋、天花藻井、脊飾瓦當,乃至香爐、匾額、鍾鈕等處,或刻或繪,或鑄或塑,無處不突出龍的形象。“龍宮”內共計九千九百九十九條千姿百態的龍,可謂“深山龍宮”。正紅朱漆大門頂端懸著金絲楠木匾額,上麵題著九個大字“龍州宣撫司僉事署衙”。

陽光下,綠油油的琉璃瓦重簷殿頂,雄奇恢宏,耀眼醒目,光彩熠熠。華麗的樓閣被金水橋下流動的池水環繞,碧綠明淨,宛如一條流動的翠玉。“龍宮”內精心雕琢的九千九百九十九條神龍,金鱗金甲,活靈活現,欲騰空飛去。

寧武司的百姓鮮有人去過京師,無人見識過紫禁城的金碧輝煌,遠遠看見這座雄偉壯闊的“僉事衙門”,議論紛紛。

“王土司大人新建的僉事衙門太奢華了,我怎麼感覺檔次高得有點過分了吧?”

“你懂什麼呀,你沒見上次欽差前來龍州宣讀聖旨,特意選在咱們蟠龍壩了嗎?別看現在王土司大人現在是正六品,王土司大人正當壯年,正值仕途上升期,晉升空間大著呢,現在修個好點的衙門,免得以後再修符合品級的唄!”

“我二姐嫁到潼川州後,官府修個民心橋還讓他們潼川州的老百姓捐資捐物,說什麼民心橋就是集民心、籌民資、聚民力。我二姐夫家本來就窮得舀水不巴瓢了,還是被迫捐了銀子。你看咱們王土司大人,哪一次寧武司修橋補路讓我們老百姓出了錢的?就朝廷每年撥付的那點錢,肯定不夠,都是王土司大人拿自己的錢補貼呢!王土司大人現在修個豪華點的僉事衙門,算不了什麼,我看這僉事衙門還得再高一個檔次,才配得上王土司對咱們寧武司百姓的恩情呢!”

“就是嘛,現在到處都是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汙吏,像咱們王土司大人這樣愛民如子的父母官,少之又少啊!別人沒問你要一分錢,修個好點的僉事衙門有什麼不對?那都是人家官府的事,再說修官衙必須向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和工部報批,別人朝廷都同意了,你一個平頭小老百姓還能不同意?”

……

時光如白駒過隙,世事如白雲蒼狗。時間是最好的解藥,一家人終歸是一家人,再深的傷痛,再恨的撕扯,總會煙消雲散,隻餘下輕微的惆悵。

七年時間裏,王樾雖失去了治兵、監政之權,好在不用再被禁足。趙巧蓮回到了義佛山上的村子裏,王鑒常常偷偷去看望接濟她,兩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辛夷和盧有心濃情蜜意,期盼著“龍宮”建成後王璽能夠實現他當初的許諾,將辛夷許配給盧有心。如今“龍宮”既成,辛夷和盧有心更是滿心期待。

王璽坐在王土司府的花廳裏,和三房夫人、子女一起吃著晚膳。

青梅酒、碧玉觴、金足樽、翡翠盤。王璽手握白瓷梅花酒杯,酒杯呈豬油白色,油潤如玉,杯成橢圓狀,腹部白瓷梅花,枝條組成卷足底,弧腹侈口,盛滿了甘甜的青梅酒。

王璽和幾個兒子喝著酒,說道:“這‘龍宮’既成,鑒兒你盡快把餘下的工錢結給匠人們,他們好幾年沒回鄉了,可盡快啟程回鄉。對了,再給他們每人多追加二兩銀子作為回鄉路費,他們回鄉之路山高路遠,也好多備點盤纏。”

王鑒放下手中的碗筷,一口答應:“好的,父親大人,孩兒盡快去辦。”

王樾見狀提議:“‘龍宮’的建成,這些遠道而來的匠人們功不可沒。不如在他們臨走之前,隆重地宴請他們一次吧,當作是給他們餞行。”

“樾兒所言極是,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吧。”王鑒對王樾吩咐道。

王煥看著身旁心事重重的辛夷,大概猜出了七八分緣由。想到辛夷一個女兒家不便開口,王煥作為辛夷同父同母的哥哥,主動替辛夷問:“父親大人,您當初說過‘龍宮’建成就將辛夷許配給盧畫師,此言還當真嗎?”

王煥話音未落,辛夷緊張起來,凝神聚氣地盯著王璽,生怕王璽露出一絲不悅。

隻見王璽笑容頓消,冷漠地擠出幾個字:“等忙完這一陣再議。”

王璽的態度讓辛夷愁眉雙鎖,布滿陰雲。瞳仁折射出暗淡失落的色澤,嘴唇翕動講不出一個字。

大家見狀都明白王璽還在怪罪盧有心。盧有心當年執迷血墨,讓辛夷失血過多昏倒一事,致使王璽認為盧有心並非辛夷可托付終身之人。王璽向來一言九鼎,不便直接否決當初為辛夷立下的婚約,此事能拖就拖。

原本熱鬧的家宴冷了場,誰也不敢多說一句話,每個人默默埋頭吃飯。四周靜得可怕,隻聽見湯勺碰撞青瓷荷葉盅的聲音。

兩日後。

傍晚時分,王土司府裏大擺筵席,張燈結彩,喜慶祥和。王璽親自宴請修建龍宮的二十名匠人,共同慶賀“僉事衙門”完工,相當於落成之喜。匠人們如期而至,座無虛席。王土司府上下喜笑顏開,熱鬧非凡。爆竹聲後,琳琅滿目的各式菜品,撲鼻而來的菜香酒香,令人眼花繚亂,回味無窮。此起彼伏的歡聲笑語流水般延綿不斷,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