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念順流,一念逆流--天下沒有逃不出的逆境
順境、逆境,雖是人生的不同境遇,但都是由心變現出來的。順與不順,是個變數,不是定數,它隨著當事人的心境而發展、而變化,關鍵在於個人如何把握。作為境遇,不管是逆境、順境,都是一種機遇。把握得好,境遇是人生寶貴的財富,把握得不好,就是陷阱。正如巴爾紮克所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閃念1:用堅強的意誌書寫精彩人生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年,日本鬆下公司為了擴大經營規模,打算招聘一批推銷人員。為了挑選優秀的人才,考試將分為兩個部分--筆試與麵試。來麵試報考的人有幾百名,但錄取的名額卻隻有10人,經過一個星期的繁忙招考,最後通過電子計算機計分,選出了10名優秀者。
在麵試時,有一位名叫神田三郎應征者給鬆下幸之助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當鬆下幸之助將錄取者一個個過目時,他卻發現,成績特別出色的神田三郎沒有在10人之列。他感到很奇怪,當即叫人複查考試分數統計情況。經過複查,發現神田三郎綜合成績名列第二名,隻因電子計算機出了故障,把分數和名次排錯了,導致神田三郎落選。鬆下幸之助立即吩咐糾正錯誤,給神田三郎發錄用通知書。
第二天,給神田發通知書的助手向鬆下報告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神田三郎因沒有被錄用而跳樓自殺了,錄用通知書到時,人已死。
聞言,鬆下幸之助沉默了好長時間。助手在一旁自言自語說:"真是可惜了,這麼一位年輕有為的青年,我們沒有錄取他。"
鬆下幸之助卻不以為然地搖搖頭說:"幸虧我們公司沒有錄用他。意誌如此不堅強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
可見,堅強的意誌是人心理的支柱。對於一個人來講,沒有堅強的意誌就成了一具無生命的軀殼,一個臨死的靈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踏上成功之路,要從磨練堅強意誌開始。
堅強的意誌是力量的來源,是戰勝困難、克服弱點、取得事業成功的一把利劍。培養意誌力是發展自我的第一步,有了堅定的意誌力,就能夠堅定不移地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而成功也就離你不遠了。
德國心理學家對500名智力超常的兒童進行了追蹤調查研究,根據他們的成就大小,把他們分為"有成就組"和"無成就組"進行對比,發現這兩組人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於意誌品質方麵。那些獲得較大成就的人,對自己從事的事業有忘我的獻身精神,為了達到奮鬥目標,雖經多次挫折仍不動搖。而"無成就組"的人,則意誌薄弱,在困難麵前畏縮不前,隻有消極地等待良機。心理學家們由此得出結論:人們事業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人的智力水平和客觀條件,而取決於是否有堅強的意誌。
堅強的意誌是人類創造精神中最為偉大、最為崇高的品格。愛迪生曾經說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強的意誌,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任何改變,而終於克服障礙以達到所期望的目的。
在生活中,有許多意誌堅強的人,就是憑著堅強的意誌戰勝了各種困難和挫折,走向成功的。
1973年,由於中東爆發石油危機,嚴重打擊了香港的各行各業,特別是塑膠業。當時,股票暴跌,百物騰貴,失業人數大增,小市民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天,一位蓬頭垢麵、愁眉苦臉、油汙滿手的50歲男子,拖著疲乏的腳步,踏進旺角一位著名相士的命相館。他明顯地受了很大的挫折,希望這位相士能指點迷津,趨吉避凶。誰知道,相士如此地鐵口狠批:
"你的命運,與富貴無緣。我看你還是安分地找一份工作,做個打工仔--你是不適宜自我創業的。"
受了這種挫折之上的挫折,大多數人會意誌消沉,意興闌珊。但這位已經50歲的落魄問津者,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造命人"--這位相士的話,反而激發了他的鬥誌。他憑著堅強的意誌,麵對逆境,在往後的日子裏,逆流而上,自我創富而終成富豪。
1991年的農曆大年初二,在中東炮火彌漫之際,香港維多利亞港舉辦了一次世界第二個規模的煙花彙演。而這次悅目繽紛表演的讚助商"震雄集團"乃一個工業機構,打破了曆年來類似彙演被商業機構壟斷的傳統。
"震雄"的創辦人,就是當年那位落魄者、向相士"下馬問前程"的中年人蔣震。
而蔣震由"黴"至"發"的秘密,就是意誌堅定。
蔣震是山東人,生於1923年,幼年在濟南度過。1949年,蔣震來到香港。這位山東仁兄,不懂本地話,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為了糊口,他曾做過苦力、紗廠染工,當過開礦工人,甚至有數年的時間漂泊到日本替美軍當海外勞工。
渾渾噩噩,無固定之職,無隔宿之糧,就這樣,蔣震與家人過了數年朝不保夕的生活後,終於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之下,他由鄰居介紹進入香港飛機工程公司工作。
這份工作,成了蔣氏生命中的轉折點,他首次接觸到機械修理的知識,為日後的工業生涯奠定了基礎。他邊做邊學,買了不少關於機器與操作的書,充實自己,為將來的發展與成功鋪路。離開了"港機"之後,蔣震轉到一家由美國人開設的飛機零件生產工廠"石利洛"當總管。在這段時間,他不隻對機器的認識進一步增加,更在管理方麵上了寶貴的一課。
"石利洛"由於不獲港府發牌,最終被捷和集團接了手,而蔣震也隻好辭職。
1958年,蔣震憑著一點積蓄,與友人譚雄在大堪村成立了一個小型的機械零件加工廠,而"震雄"就是取兩人的名字而成的。
過了一年,蔣、譚兩人開始生產一些吹氣機,製造醫用的塑膠藥水瓶;之後,他們嚐試製造吹瓶機,又推出一係列薄膜壓出機。
可惜,由於他們資金有限,生產技術落後,生產的機器很快便受到市場的淘汰。合夥人譚雄見生意不好,心灰意冷,提出退股。從此,蔣震便單槍應戰,獨資經營。
蔣震這位老山東,意誌堅強,不為失敗所挫,仍然埋頭研究吹瓶機的製作與改善。他這個山東一人幫,無法與上海幫、潮州幫、福建幫和廣東幫"掛鉤",孤獨地經營,每天花上近20小時在工廠,很多時候連家也不回。
1965年,"震雄"推出了先進的螺絲直射注塑機,獲得中華廠商會第24屆工業展覽會"最新產品榮譽獎"。
之後,"震雄"不斷革新、不斷改良它的產品,業務由本港發展到海外各地;1971年,它研製成香港首台全油壓增壓式四安士螺絲直射塑膠機,備受廠方讚揚,奠定了"震雄"的工業地位。
但是好景不長。1973年,中東爆發了全球經濟災難性的石油危機。香港的塑膠業首當其衝,單在1973年的8至10月期間,就有77家塑膠廠挨不下去而倒閉。
"震雄"欠下銀行200多萬債務,被銀行逼迫著還款,蔣震與銀行交涉,獲準將存貨與機器出售,按月攤還欠款。
這個時期的蔣震,每日工作20小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這個危機。結果,三個月之後,他償還了100多萬的債務。銀行見"震雄"信譽良好,便沒有進一步追討欠款,而"震雄"便因此得以幸存,在經濟複蘇之後,有如它讚助彙演的煙花一般,一飛衝天,光芒璀璨。
現在,震雄集團的機械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它的營業額每年高達1億元,雇用的員工有1400多名。
蔣震的前半生可謂曆盡滄桑,但他認為這恰恰是他成功的基礎:"一個真正生活過的人,必須親身經曆過內心的痛苦與皮肉的磨煉。"就是這種"內心的痛苦與皮肉的磨煉",令蔣震自強不息,用堅強的意誌去克服和超越那令人窒息的艱苦環境,成為一位工業巨子。
可見,一個人意誌的堅強水平,是以行動中遇到的困難大小、性質和能否克服困難來衡量的。隻有你吃了常人沒有吃的苦,受了常人沒有受的罪,你才是一個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實現你的宏偉目標。
一個意誌堅定的人,是不會恐懼艱難的。盡管前進路上有障礙物,它可阻止他人,卻不能阻止住意誌堅定的人的腳步。他會排除這障礙物,然後繼續前進。盡管路上有使人跌倒的滑石,但它隻能使他人跌倒,意誌堅定的人,行進時腳跟步步踏實,滑石也不會阻礙他前進的道路。因此,我們隻有磨練出堅強的意誌,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才是生活中的強者。
閃念2:生於貧窮不是你的錯
人生來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貧窮無罪,貧窮並不可恥,相反,貧窮是一種財富,貧窮是一種力量。
貧窮能夠激發人的鬥誌,產生出人頭地的願望。在人類曆史上,許多獲得成功的卓越人物,在開始的時候都是窮苦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受了貧困的刺激,不斷進取,努力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一步步走向成功和富裕,並成就其偉業的。
1950年,朝鮮發生了內戰,不斷升級的戰爭帶走了一個15歲男孩童年生活中的快樂,貧困成了他生活的主題。
在生活和命運的捉弄下,為了生存,他以賣冰棍和賣蘿卜為生,但卻難以維係溫飽,於是他又開始了賣報生涯。他賣報既用力又用心。他發現,防川市場的北方人,更願從報紙上了解北方的戰況,因而報紙更能多賣些,並且他是先發報紙再取錢,這正是與其他報童不同的地方。一年半後,他成了無人不知的報童,並且成了一名賣報的領班。他一方麵向其他報童收取領班費,另一方麵自己也賣報,擁有雙份收入。1956年,他考取了延世大學商學院經濟係,24歲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來他成了韓國第3位,世界第46位擁有巨額資產的企業總裁,他就是韓國大宇集團董事長金宇中。他在回憶童年的生活時,既有酸楚,也有自豪,他稱自己是一位貧困而不凡的少年商人。正是童年的艱難困苦,賦予了金宇中的堅韌和聰慧,幫助他創造了人生的偉業。
貧窮是一個人努力奮鬥的動力。隻要擁有成功的信念,即使身無分文,也照樣可以白手起家。有人問卡西歐計算機社長杜尾忠雄:"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貧窮。"他說:"我切身體會到,貧窮是父母親所留下來的最大的財產。因為貧窮,使人想到要奮發圖強,從身無分文、白手起家創立事業,到最後脫離貧窮。我以前最常想的就是,要過像樣的輝煌生活,要吃像樣的食物......"可見,貧窮,並非一事無成,更不代表永遠不會成功,它僅僅是物質上暫時匱乏的一種符號。貧窮是富有之母。掌握了貧窮的真諦,即是開啟了富有之門。
福勒是一個黑人小孩,他出生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個貧民窟裏,由於貧困,他不得不在5歲時就開始勞動。福勒的大多數小夥伴也都是窮人家的孩子,他們都很早就參加勞動。這些家庭祖祖輩輩就有這樣一種觀念:貧窮是命運的安排,因此,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
在這些窮人家的孩子當中,小福勒是與眾不同的:因為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親,母親不肯接受命運的安排,更不肯接受這種僅夠糊口的生活。她時常對兒子說:"兒子,我們不應該貧窮。我不願意聽到你說:我們的貧窮是上帝的意願。我們的貧窮不是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你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致富的願望。我們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想法。人定勝天。貧窮不是命運的安排,隻要你有改變貧窮的想法,就一定會改善目前的生活"
"貧窮不是命運的安排",這個觀念在福勒的心靈深處刻下深深的烙印,以至改變了他整個的人生。他決定把經商作為生財的一條捷徑,最後選定經營肥皂。於是,他挨家挨戶出售肥皂達12年之久。
在此期間,他不斷努力地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後來,他獲悉供應肥皂的那個公司即將拍賣出售。福勒很想把它買下,他依靠自己在多年經營活動中樹立的良好信譽,從朋友那裏借了一些錢,又從投資集團那裏得到了幫助,籌集到11.5萬美元,但還差1萬美元。當他漫無目的地走過幾個街區後,看到一家承包事務所的窗子裏還亮著燈。福勒走了進去,看見寫字台後麵坐著一個因深夜工作而疲憊不堪的人,福勒直截了當地對他說:"你想掙1 000美元嗎?"這句話嚇得這位承包商差一點倒下去,"想,當然想。"
"那麼,請你給我開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當我還這筆借款的時候,將另付出1 000美元利息給你。"當福勒離開這個事務所的時候,口袋裏已經有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
在他不斷地努力下,他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了那個肥皂公司的老板,而且還在其他7個公司和一家報館取得了控股權。當有人與他一起探討成功之道時,他就用母親多年以前所說的那句話回答:"我們是貧窮的,但不是因為上帝,而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致富。"
由此可見,為脫離艱難的境地而奮力拚搏,是擺脫貧窮的唯一方法。一個人隻有付出勞動、精力、誠實和勤儉,才能改善自己的處境。隻要想方設法努力奮鬥,就一定會獲得並擁有財富。不要總是把貧窮看作是天大的災難,富裕的生活常常會讓人失去奮鬥的動力,而貧窮則逼迫人不斷地去努力,為脫離艱難的境地而努力掙紮。
閃念3:從挫折中蛻變出的美麗
挫折也是一種美,但這種美,隻有少數人才能感知其色彩。在人的一生中,挫折和不幸總是會存在,如果麵臨挫折時,仍能保持對未來的希望,堅強樂觀地麵對困境,那就意味著你的人生還有希望。相反的,如果你給自己放長假,生活則會讓你知道什麼叫碌碌無為,甚至使你失去生命。
雷·克洛似乎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美國人,他從出生到工作總是遭受到上天的作弄。雷·克洛出生的那年,恰逢西部淘金熱結束,一個本來可以發大財的時代與他擦肩而過。按理說,他讀完中學就該上大學,可是1931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使其囊中羞澀而和大學無緣。後來,他想在房地產上有所作為,好不容易才打開局麵,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烽煙四起,房價急轉直下,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了謀生,他到處求職,曾做過急救車司機、鋼琴演奏員和攪拌器推銷員。就這樣,幾十年來低穀、逆境和不幸伴隨著雷·克洛,命運一直在捉弄他。
這一係列的挫折和失敗並沒有將雷·克洛擊倒,相反,他越挫越勇,熱情不減,執著追求。1955年,在外麵闖蕩了半輩子的他回到老家,賣掉家裏少得可憐的一份產業做生意。這時,雷·克洛發現迪克·麥當勞和邁克·麥當勞開辦的汽車餐廳生意十分紅火。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確認這種行業很有發展前途。當時雷·克洛已經52歲了,對於多數人來說這正是準備退休的年齡,可這位門外漢卻決心從頭做起,到這家餐廳打工,學做漢堡包。麥氏兄弟的餐廳轉讓時他毫不猶豫地借債270萬美元將其買下。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麥當勞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以漢堡包為主食的速食公司,在國內外擁有1萬多家連鎖分店。據統計,全世界每天光顧麥當勞的人至少有1800萬,年收入高達4.3億美元。雷·克洛被譽為"漢堡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