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番外四:小小女帝成長記(完)(3 / 3)

“盧相公是不是早就知曉此事?”楊峰清是在做之中最年輕的,也是最敢說的,開口就問出了所有人心裏的疑問。

盧重英搖著頭道:“有過猜測,但不確定。陛下一天沒說,我也不好開口勸。”

盧重英能以外戚的身份坐穩丞相位置,在朝中自然威望不小,隻不過這次大家反應都很大:難道到他們這一朝,真的要出個武則天嗎?

盧重英道:“還是有區別的,嘉禎郡主是太子殿下的血脈,並不是外姓。”

他對這事早有心理準備,不能說絕對讚同,至少算是不怎麼反對。

“說是這麼說,可嘉禎郡主終究是要嫁人的,以後天下還不是落入外姓之手?”楊峰清道。

盧重英道:“以後讓嘉禎郡主迎皇夫,子女隨寇家姓不就行了?何況繼位者不賢,江山終歸是要易姓的,還沒哪個朝代真能延續個千秋萬代。我們隻管做好眼前的事就好,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他又問眾人撇去女子身份不提,可有覺得嘉禎郡主不賢、不明、不堪為儲君的?

眾人沉默下來。

他們再沒有教過這樣聰慧的學生了。

而且嘉禎郡主自六歲起就隨太子殿下夫婦倆出巡,三個人聯合出的遊記合集詳實地描繪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她們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寫出來的文章也大不相同,他們一路讀過來,可以看出太子一家三口都對民生民情十分關切。

嘉禎郡主年紀雖小,見識卻不比那些常年埋首苦讀的讀書人少,她去過的地方很多,許多她觀察到並提出來的問題甚至一度成為朝中爭論的焦點。

如果嘉禎郡主是皇孫,就算開泰帝不下詔,他們也是要為嘉禎郡主請封的。

可嘉禎郡主是女孩兒。

眾人都沉默下來。

第二日早朝,還是有不少人站出來據理力爭。

開泰帝和太子殿下夫妻倆對這件事都很堅持,他們認為即便是宗室之中也挑不出更優秀的後輩來當儲君。

既然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嘉禎不行?

嘉禎郡主第一次麵對這種群情洶湧的局麵,不過她去過很多的地方、見過很多的人,從小看的也都是大場麵,麵對這樣的反對意見並沒有太慌亂,也沒有挨個記下反對她當皇太女的都是誰。

她娘教過她,朝廷裏不可能隻有一個聲音,有時候朝中大臣反對一件事,並不代表他有多十惡不赦,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嘉禎郡主神色如常地聽著眾人的反對意見。

她這般表現倒是讓不少人更高看她一眼。

最終朝臣們還是拗不過開泰帝,不管是禪位太子還是立皇太女,都按著開泰帝的意思正式下了詔。

朝廷忙忙碌碌地準備起來。

這一年開泰帝五十四歲,繼位十八年,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從不懈怠,沒辜負“開泰”這一帝號。

太子寇時瑞三十五歲,兢兢業業當了十七年太子,表現十分出色,在眾望所歸之中繼任為新帝。

嘉禎郡主十五歲,成為了古往今來都十分罕見的皇太女。

開泰帝雖隻在位不到二十年,這短短十八年間改變的東西卻太多太多了,能夠流傳於後世的傳說故事更是多不勝數。開泰帝退位後,民間就湧現出各種話本子和戲本子,比如什麼《太後出嫁》《太子微服私訪記》之類的……

作者有話要說:

女兒番外也寫完啦

掰手指數,最後一期榜單還差區區14000字,寫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