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經營與管理過程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當無法做到正確的處理時,這種狀況就會變成一種風險,繼而演變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危機。這種危機所帶來的傷害可輕可重。輕則會有重大的經濟損失,重則企業就會麵臨破產的危險。雖然,企業都在極力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可是,這仍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不過,"危機",有危也有機,當善於利用這種機遇,就會將危機轉化為機遇。
企業領頭人--企業的凝聚力
現如今,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外部環境永遠存在不確定性,對於企業而言,時刻麵臨著危險,在很多人看來,風險意味著災難,可是,在風險中,同樣蘊藏著潛在的商機,而且,這種機會隻鍾情於有準備之人。當一個企業有了危機意識,那麼,不但可以順利度過危機,最重要的是,可以抓住潛藏在危機中的商機。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對危機的處理態度,決定了這個企業的生死存亡。
第一,要有危機意識。企業領頭人在市場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市場經濟中危機與不確定性因素的承擔者。對於成功的企業家來說,冒險與勇於承擔責任,是他們最喜歡的,他們善於發現潛在的危機,而且會盡可能將這種危機所帶來的傷害減到最小。一般來說,有遠見的企業家都有相當的危機意識,而且,對於危機管理相當重視。麵對危機,他們首先會認識並分析,然後作出正確的判斷,控製並且駕馭危機,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盡可能從風險中獲得效益,避免使企業走向滅亡或是陷入深度的休克之中。
第二,樹立危機意識感。科技在不斷地發展,產品在不斷地升級,環境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些都會對企業帶來很大的危機與機遇。有大作為的企業家都具有強烈的市場危機意識,而且善於處理危機。其中,最為重要的,他們懂得如何樹立員工的危機意識。有很多企業領導人總是為企業製造緊張氣氛,讓企業與員工保持著長久的戰鬥狀態,他們認為,一個企業的和平年代越長,那麼災難就離他們越近。他們要讓企業與員工永遠有"如履薄冰"的感覺,隻有具有強烈的市場危機意識,才可以使企業永遠保持向上的發展勢態。對於一個企業而言,隻有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才能在麵對競爭環境變化的時候,做到處變不驚,進而帶領員工走出危機。強烈的危機意識不僅可能擁有強而有力的戰鬥力,還可以有效地化解危機,從危機中尋求更大的發展。
第三,有麵對現實的勇氣。當危機真的出現時,作為企業領導人最不應該做的就是逃避,危機麵前,企業如何反應,決定了企業的生與死。在企業出現危機時,不可造成信息真空,而應勇敢麵對現實,作出積極的回應,將謠言扼殺在搖籃中。
危機麵前,你在做什麼
科技日新月異,產品更新換代之快都使企業麵臨著很大的挑戰,此時,員工的態度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就企業而言,無論是大中小型,麵臨危機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金融風暴的來襲,使得很多企業在風雨飄搖中勉強度日,很多企業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使得企業人麵臨著前所未有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減產、停產、員工放假、裁員、物價上漲、工資縮水......這些都要很多企業麵對危機所作出的無奈之舉。可是,作為企業的一員,此時,你應該做些什麼呢?
第一,員工的職責。在麵對企業進入異常變化時,有人不知所措,有人怨天尤人,有人悲觀失望,有人不知所謂......可是,很少有人會想,我的職責是什麼?作為企業的一員,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積極行動,不能坐以待斃,將壓力變為動力,勇敢地迎接挑戰,在危機中尋求突破,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紮實的工作中使企業一步一步走向正軌。隻有這樣,才能將企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精神保留,企業才能發展並壯大起來。作為企業的一員,最重要的就是愛崗敬業,將自己的技能無私奉獻於企業,忠於企業,這樣才能成為企業發展道路上的支撐。麵對危機,不要被危機所嚇倒,首先要做的是改變自我,彌補自身的不足,鼓足精神,向危機發出挑戰,這才是一個合格員工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