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籍開國將軍共有325位,其中少將284位,除本書已列有故事的234位外,僅知簡曆未敘故事的還有50位。他們是:任過中南軍區防空部隊政委等職的南康縣(今贛州市南康區)籍的曹傳讚,任過漢口高級步校政委等職南康縣籍的曹光琳,任過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天津警備區政委等職的泰和縣籍的曾威,任過空軍第三軍副軍長、青海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尋烏縣籍的曾征,任過國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長等職的井岡山市籍的陳雲中,任過華東物資供應局政委等職的弋陽縣籍的方震,任過沈陽軍區後勤部營房管理部部長等職的吉安縣籍的胡雲生,任過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寧夏軍區司令員等職的於都縣籍的黃經耀,任過北京軍區副政委的上猶縣籍的黃振棠,任過海軍航空兵部政委等職的興國縣籍的江學彬,任過東海艦隊副政委等職的泰和縣籍的康莊,任過福建軍區參謀長等職的青原區籍的黎有章,任過遼寧省軍區政委等職的吉水縣籍的李道元,任過山東軍區後勤部第一副部長等職的吉安縣籍的李元,任過江西軍區後勤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勤部副部長等職的信豐縣籍的李長暐,任過華北軍區空軍幹部部長等職的瑞金市籍的梁達三,任過江蘇省軍區副參謀長等職的上猶縣籍的廖昌金,任過伊犁軍區司令員、政委等職的安福縣籍的廖明,任過沈陽軍區軍事法院院長等職的泰和縣籍的林茂源,任過空軍第五軍政委等職的青原區籍的劉昂,任過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永新縣籍的劉發秀,任過北京衛戍區第四政委等職的永新縣籍的劉福,任過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政委等職的瑞金市籍的劉錦平,任過海軍榆林基地副司令員等職的青原區籍的劉世湘,任過廣州軍區副參謀長等職的泰和縣籍的劉興隆,任過海軍南海艦隊副司令員等職的吉水縣籍的羅文華,任過河南省軍區政委等職的贛縣籍的羅亦經,任過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的泰和縣籍的羅元新,任過誌願軍後勤部政委等職的萬載縣籍的彭盛,任過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信豐縣籍的彭壽生,任過鐵道兵副參謀長等職的上高縣籍的汪祖美,任過吉林省軍區司令員等職的吉州區籍的王力生,任過海軍艦隊航空兵司令員等職的永新縣籍的王學清,任過天津警備區政委等職的泰和縣籍的王元和,任過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南康縣(今贛州市南康區)籍的巫金鋒,任過誌願軍軍政委、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等職的永新縣籍的吳融峰,任過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主任等職的永新縣籍的蕭新春,任過成都軍區政委等職的瑞金市籍的謝家祥,任過天津警備區政委等職的寧都縣籍的許誠,任過總後勤部副部長等職的泰和縣籍的嚴俊,任過北海艦隊司令員等職的瑞金市籍的楊力,任過安徽省軍區司令員等職的崇義縣籍的餘光茂,任過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等職的青原區籍的餘致泉,任過總高級步兵學校幹部部部長等職的寧都縣籍的張光華,任過沈陽軍區後勤部副政委等職的泰和縣籍的張濟民,任過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於都縣籍的鍾賢文,任過天津警備區政委等職上猶縣籍的鍾元輝,任過空軍後勤副政委等職的興國縣籍的周彬,任過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吉水縣籍的周長勝,任過海軍學院政委等職的永新縣籍的左愛。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還有除本書已敘有故事的35位外,還有任過副總參謀長兼海軍政委等職的青原區籍的李作鵬,任過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長等職的興國縣籍的邱會作,任過副總參謀長兼空軍司令員等職的興國縣籍的吳法憲。他們3人皆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參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活動,被開除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分別被判處17、16、17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5年。
江西籍開國將軍共有325位,其中少將284位,除本書已列有故事的234位外,僅知簡曆未敘故事的還有50位。他們是:任過中南軍區防空部隊政委等職的南康縣(今贛州市南康區)籍的曹傳讚,任過漢口高級步校政委等職南康縣籍的曹光琳,任過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天津警備區政委等職的泰和縣籍的曾威,任過空軍第三軍副軍長、青海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尋烏縣籍的曾征,任過國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長等職的井岡山市籍的陳雲中,任過華東物資供應局政委等職的弋陽縣籍的方震,任過沈陽軍區後勤部營房管理部部長等職的吉安縣籍的胡雲生,任過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寧夏軍區司令員等職的於都縣籍的黃經耀,任過北京軍區副政委的上猶縣籍的黃振棠,任過海軍航空兵部政委等職的興國縣籍的江學彬,任過東海艦隊副政委等職的泰和縣籍的康莊,任過福建軍區參謀長等職的青原區籍的黎有章,任過遼寧省軍區政委等職的吉水縣籍的李道元,任過山東軍區後勤部第一副部長等職的吉安縣籍的李元,任過江西軍區後勤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勤部副部長等職的信豐縣籍的李長暐,任過華北軍區空軍幹部部長等職的瑞金市籍的梁達三,任過江蘇省軍區副參謀長等職的上猶縣籍的廖昌金,任過伊犁軍區司令員、政委等職的安福縣籍的廖明,任過沈陽軍區軍事法院院長等職的泰和縣籍的林茂源,任過空軍第五軍政委等職的青原區籍的劉昂,任過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永新縣籍的劉發秀,任過北京衛戍區第四政委等職的永新縣籍的劉福,任過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政委等職的瑞金市籍的劉錦平,任過海軍榆林基地副司令員等職的青原區籍的劉世湘,任過廣州軍區副參謀長等職的泰和縣籍的劉興隆,任過海軍南海艦隊副司令員等職的吉水縣籍的羅文華,任過河南省軍區政委等職的贛縣籍的羅亦經,任過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的泰和縣籍的羅元新,任過誌願軍後勤部政委等職的萬載縣籍的彭盛,任過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信豐縣籍的彭壽生,任過鐵道兵副參謀長等職的上高縣籍的汪祖美,任過吉林省軍區司令員等職的吉州區籍的王力生,任過海軍艦隊航空兵司令員等職的永新縣籍的王學清,任過天津警備區政委等職的泰和縣籍的王元和,任過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南康縣(今贛州市南康區)籍的巫金鋒,任過誌願軍軍政委、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等職的永新縣籍的吳融峰,任過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主任等職的永新縣籍的蕭新春,任過成都軍區政委等職的瑞金市籍的謝家祥,任過天津警備區政委等職的寧都縣籍的許誠,任過總後勤部副部長等職的泰和縣籍的嚴俊,任過北海艦隊司令員等職的瑞金市籍的楊力,任過安徽省軍區司令員等職的崇義縣籍的餘光茂,任過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等職的青原區籍的餘致泉,任過總高級步兵學校幹部部部長等職的寧都縣籍的張光華,任過沈陽軍區後勤部副政委等職的泰和縣籍的張濟民,任過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於都縣籍的鍾賢文,任過天津警備區政委等職上猶縣籍的鍾元輝,任過空軍後勤副政委等職的興國縣籍的周彬,任過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的吉水縣籍的周長勝,任過海軍學院政委等職的永新縣籍的左愛。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還有除本書已敘有故事的35位外,還有任過副總參謀長兼海軍政委等職的青原區籍的李作鵬,任過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長等職的興國縣籍的邱會作,任過副總參謀長兼空軍司令員等職的興國縣籍的吳法憲。他們3人皆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參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活動,被開除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分別被判處17、16、17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