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3日,瓦爾德內爾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的父親是印刷廠的印刷工,母親則是商店店員,平常的家境造就了他不服輸的心誌。
6歲時,瓦爾德內爾開始和哥哥一起學打乒乓球。12歲時,他獲得了第一個冠軍。在瑞典乒乓球協會舉辦的乒乓球比賽中,他擊敗了比他高出一個頭的選手丹尼斯·皮特森。
1980年夏,14歲的少年瓦爾德內爾帶著野心來到了上海。在一萬多名中國球迷的注視下,他和他的瑞典朋友林德輸得片甲不留。賽後他們選擇留在了上海,和上海乒乓球隊一起訓練了6周。在這裏,他領悟到了要如何刻苦訓練。
天才,不能僅靠天分成為天才。這6周,成為了瓦爾德內爾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從1983年開始,瓦爾德內爾見證並到了中國五代乒乓球選手蔡振華、江嘉良、陳龍燦、王濤、馬文革、孔令輝、劉國梁、王勵勤、馬琳。
在瓦爾德內爾的奧運回憶當中,最難忘的就是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他戰勝了法國的蓋亭奪得金牌。這枚金牌也是他唯一的一塊奧運金牌。在場體育記者評論道:“這個男人的球技超越了整個時代,簡直就像是從外星球來的一樣。”
瑞典國王觀賞了瓦爾德內爾的比賽,並起身為他鼓掌。此時的瓦爾德內爾,是瑞典人心中的一代英雄。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瓦爾德內爾遭遇到了宿敵劉國梁。之前的六次交手當中,瓦爾德內爾均落敗,但這次他打得有聲有色,三比零戰勝劉國梁。
在總決賽中,瓦爾德內爾遇到了孔令輝,二比三獲得了銀牌。瓦爾德內爾這棵乒壇“常青樹”,與中國幾代選手抗衡了20多年,是世界乒壇的一位標誌性人物。
瓦爾德內爾對世界乒壇最大的貢獻,一是將中國的近台快攻打法與歐洲中遠台兩麵拉弧圈打法融為一體,形成攻防轉化、攻守結合的新的技術風格;二是創造性地使用了“橫拍直握”的發球法,發球技術在世界乒壇首屈一指,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歐洲運動員前三板技術地提高。
作為少年得誌、老而彌堅的乒壇“常青樹”,瓦爾德內爾贏得了無數名球迷的青睞。他曾說過:
是對乒乓球發自內心的喜愛讓我有了常人所沒有的意誌力。我至今沒有想過要退役,如果可能的話,我還要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