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雅典古城堡(1 / 3)

第十三章雅典古城堡

"在愛琴海畔,矗立著一座雄偉的城市,它襯得天空晴朗,它映得大地生輝。"這是17世紀英國著名詩人約翰·米爾頓歌頌雅典古城堡的詩句。古老,神聖,而又充滿浪漫氣息的雅典古城堡還流傳著許多奇異的故事,它是古希臘燦爛文化的象征。

雅典古城堡,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希臘語為雅典的"阿克羅波利斯",原意為"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年的曆史。

雅典古城堡遺址位於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的石灰岩山岡上,這山崗高出阿蒂卡平原一百五十多米,四麵皆是絕壁,顯得十分峭峻而險要,是祭祀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神聖地,建築群建設的總負責人是雕刻家菲迪亞斯。

雅典古城堡又被叫做雅典衛城。衛城,原意是奴隸主統治者的聖地,古代在此建有神廟,同時又是城市防衛要塞。公元前5世紀,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時期,雅典古城堡遂成為國家的宗教活動中心,自希臘聯合各城邦戰勝波斯入侵後,更被視為國家的象征。每逢宗教節日或國家慶典,公民列隊上山進行祭神活動。

在希臘古代遺址中,最為有名的當屬均建造於雅典黃金時期的雅典古城堡。作為古希臘建築的的代表作,雅典古城堡達到了古希臘聖地建築群、廟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這些古建築無可非議的堪稱人類遺產和建築精品,在建築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來的大量的珍貴遺跡,集中展示了希臘的古代文明。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為:"文明、神話、宗教在希臘興盛了一千多年。阿克羅波利斯包含四個古希臘藝術最大的傑作--帕特農神廟、通廊、厄瑞克修姆廟和雅典娜勝利神廟--被認為是世界傳統觀念的象征。"公元前5世紀,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城邦裏,從平民中產生了工商奴隸主。他們代表著當時先進的生產方式。他們聯合了以小農和小手工業者為主體的平民群眾,進一步戰勝了經營農業的貴族奴隸主,建立了城邦範圍內的自由民民主製度。這時候奴隸製並沒有普及到生產的多數領域,小自耕農經濟與獨立手工業是古典社會全盛時期的經濟基礎。小農和小手工業者在這些城邦裏獲得更加多的政治權利。

自由民民主製度促進了經濟的大繁榮與平民文化中健康、積極因素的進一步發展。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49年,希臘人以高昂的英雄主義精神在一場生死攸關的艱險戰爭中,打敗了實行專製製度的波斯的侵略,進入了古典主義時期。民主政治、經濟和文化都達到了光輝的高峰。希臘建築也在這時結出了最完美的果實。

作為全希臘的盟主,雅典城邦在古雅典全盛期領土麵積約1,600平方千米,有25萬人。而同時期的科林斯有9萬人,阿各斯約45,000人,有些城邦隻有5,000人或更少。雅典在戰後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城市類型豐富了許多,建造了元老院、議事廳、劇場、俱樂部、畫廊、旅館、商場、作坊、船埠、體育場等公共建築物。而建設的重點是古城堡。

建設初衷:為了神聖的雅典可以看到,雅典古城堡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第一,讚美雅典,紀念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和炫耀它的霸主地位;第二,把古城堡建設成為全希臘的最重要的聖地,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來,以繁榮雅典;第三,給各行各業的自由民工匠以就業的機會,建設中限定使用奴隸的數量不得超過工人總數的25%;第四,感謝守護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堅苦卓絕的反波斯入侵戰爭中贏得的輝煌的勝利。

在這種情況下,自由工匠的積極性很高。古羅馬的曆史學家普魯塔克寫到古城堡建設時說:"大廈巍然聳立,宏偉卓越,輪廓秀麗,無與倫比,因為匠師各盡其技,各逞其能,彼此競賽,不甘落後。"古城堡坐落在雅典城中央一個不大而孤立的山岡上,山岡麵積約為4平方千米,山頂石灰石裸露,大致平坦,高於四周平地70~80米。東西長約280米,南北最寬處130米。

古代希臘城市具有戰時市民避難之處的功能,是由堅固的防護牆壁拱衛著的山岡城市。堅固的城牆築在四周。自然的山體使人們隻能從西側登上古城堡。高地東麵、南麵和北麵都是懸崖絕壁,地形十分險峻。公元前1500年,這裏是王宮所在地,從公元前800年開始,人們在這裏興建神廟等祭祀用的建築物,使之成為雅典宗教活動的中心,並且逐漸於高地下形成城市。

雅典作為最民主的城邦國家,古城堡發展了民間自然神聖地自由活潑的布局方式。建築物的安排順應地勢。為了同時照顧山上山下的觀賞,主要建築物貼近西、北、南三個邊沿。供奉雅典娜的大廟帕特農從前在山頂中央,重建時移到南邊,人工墊高它的地坪。

波斯人曾在希波戰爭中破壞了雅典古城堡。人們在公元前5世紀後期,希波戰爭結束之後,修築了一條"長牆",長65千米,連結雅典與比雷埃夫斯港。此外,古城堡內的神廟也進行了重建。公元前4世紀以後,雅典人在山下建起了一整套建築物,體現了雅典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如競技場、會堂、擴建的狄奧尼索斯露天劇場、大柱廊等。17世紀阿克羅波利斯遭受破壞,變成一片廢墟。1833年,希臘建立王國後,逐漸進行修複。

雅典古城堡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現存的主要建築有古城堡山門、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勝利女神廟等,另有一座現代建築古城堡博物館。

雅典古城堡的山門譯名為普羅彼拉伊阿,建於公元前437年~公元前432年,建築師穆尼西克裏,位於古城堡西端陡坡上,是古城堡的入口,為了因地製宜,做成不對稱形式。正麵高18米,側麵高13米。主體建築為多立克柱式,當中一跨特別大,突出了大門。屋頂由於地麵傾斜分兩段處理,以使前後兩個立麵造型一致。內部采用愛奧尼柱式,裝飾華麗。外觀簡潔樸素、莊重。北翼是展覽室,南翼是敞廊。兩翼體量較小,使山門更加壯觀。從山門口就可以看到雅典古城堡的中心-雅典娜女神銅像。另外,山門左側的畫廊內收藏著許多精美的繪畫。

帕特農神廟,又稱雅典娜神廟。它是雅典古城堡的主體建築,坐落山上的最高處,在雅典的任何一處都可望見。神廟始建於公元前447年,公元前438年完工並完成聖堂中的雅典娜像,公元前431年完成山花雕刻。其形製是希臘神廟中最典型的,即長方形平麵的列柱圍廊式。它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紀念碑,代表了古希臘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被稱為"神廟中的神廟"。

顧名思義,雅典娜神廟是祭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廟,"雅典"之名即源於此。人們視她為雅典的保護神,雅典也因之得名。後來人們就把雅典視為"酷愛和平之城"。

帕特農神廟呈長方形,除屋頂用木外,全部用晶瑩潔白的大理石砌成,還用了大量鍍金飾件。建築在一個三級台基上,其建築材料為石灰岩,巨大的圓柱在東、西各設置8根,南北各有17根。兩坡頂,東西兩端形成三角形山花,這種格式被認為是古典建築風格的基本形式。神殿外圍的多立克柱式被譽為此種柱式的典範。

另外,神廟裏還安放著雕刻家菲迪亞斯的作品--雅典娜神像。神廟全部是用雕刻和浮雕裝飾起來的。從雅典各個方向都可以看到位於古城堡頂端的神廟。每根巨柱更均向內微斜,被認為現存建築最具均衡美感的偉大建築。有資料稱"帕特農神廟是紀念希波戰爭勝利、祭祀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場所。"帕特農神廟是舉世聞名的古代七大奇觀之一,也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跡之一,有"希臘國寶"之譽,已有約4000年曆史。神廟的內部分成兩個大廳,正廳又叫東廳,內有雙層疊柱式的三麵回廊,加強了置放神像的空間的中央軸線感。廳內原本供奉著菲迪亞斯雕刻的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神像,神像高12米,據說由黃金、象牙製成,眼睛的瞳孔也寶石鑲成,在昏暗的廟中金光閃爍。

古代末期,此雕像被羅馬皇帝帶往君士坦丁堡,從此下落不明。後麵是國庫和檔案館,內有四根愛奧尼式柱子。幾經戰火的破壞和兩千多年風雨的侵蝕,現在的神廟遺址大多已是斷牆殘垣了,神廟中雅典娜的巨大金像也早已不知所蹤。這一藝術珍品隻剩下西邊保留著的一些石柱和其他建築了。

帕特農神廟相傳是諸神從奧林匹斯山遊曳到雅典的聚會地。帕特農神廟位於雅典古城堡的上首右側。人們從入口處看不見它的正麵,隻能在一旁的角落發現它。在這長70米,寬30米的空間裏,46根環列圓柱構成的柱廊直挺向天,昭示著希臘文明的蓬勃向上永不凋謝。它是如此的殘缺又異常的華麗,那多立克式的圓柱,大理石的凹槽質感仍然冰涼高貴,那列柱逐漸細小,到達頂端時無任何裝飾的弧形柱更顯得優美均衡,歲月雖然令許多石柱倒塌,但那簡約莊嚴的美卻依然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