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終生未娶。他對女性和愛情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和拒絕情緒。他曾經說過:"為了避免陷於失望,所以應該拒絕受幻覺的誘惑。"據說,他年輕時曾有過一段羅曼史,但後來那位姑娘另作了選擇。也許正是因此,才撲滅了他愛情的火苗。
和古埃爾結識後,高迪逐漸進入了巴塞羅那上流社會,愛趕時髦的富人們紛紛請他設計、建造公館、別墅等。他先是為一位工業家的遺孀建造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宅邸,後又設計、建造了造型奇特的巴特略公寓,再後又建造了像哥特式城堡的貝列斯瓜德別墅。
當然,他更沒有忘記為他的至友古埃爾效力。可以說,古埃爾跟高迪一樣也是一位幻想家。由高迪設計和古埃爾出資建築的古埃爾莊園、墓室、殿堂、公園、宅邸、亭台等,如今都成了屬於西班牙和全世界的建築藝術傑作。
1900年,古埃爾突發奇想,決定建造一座花園式城市。這是一個極為宏大的計劃。為此,他在巴塞羅那郊區買了一座光禿禿的山頭,打算就在這裏建設"古埃爾公園"--巴塞羅那上流社會的富人居住區。高迪滿腔熱情地支持古埃爾的這一計劃。自然,當時他們倆誰也沒考慮到,這個選址畢竟離市區太遠,地勢也太高了。就是今天,人們除了使用兩部大型升降梯代步外,還得走很長一段陡峭的山路才能到達那裏。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兩個人恐怕是腦子有問題。
高迪把這一大片山地劃分成十幾塊單獨的地塊並用大圓石做了標記,接著浩大的建築工程就開工了。正是在古埃爾公園的建設中,高迪成功地將大自然與建築有機地結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這裏的一切--小橋、道路和鑲嵌著彩色瓷片的長椅,都蜿蜒曲折,好像漂蕩流動著似的,構成詩一般的意境。就連弘揚廣場的柱子都沒有一根是筆直的,全像天然森林中的樹幹。
這裏處處能帶給人驚喜。整座公園像一個童話世界,又像一件懸掛在空中的巨型藝術作品。即使高迪不曾建造任何其他建築,單單這座公園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了。
古埃爾公園從建築藝術上說是一個偉大的成就,但從經濟上說卻是一大失敗。園內規劃為私人住宅建築用地的16塊土地,僅售出了一塊。沒有人原意每天爬山越嶺。
米拉公寓是高迪另一件偉大的作品,這是一幢聞名全球的純粹現代風格的樓房,坐落在巴塞羅那帕塞奧?德格拉西亞大街上。人們通常把它稱為"石頭房子"。
米拉公寓是高迪為富翁佩雷?米拉而建的。米拉找到紅極一時的青年建築師高迪,請他來設計、建造,並答應給他充分的創作和行動自由。然而此時,他才知道他的這一允諾是有欠考慮的。
工程熱火朝天地展開了,然而米拉既沒有看到設計圖紙,也沒有看到精心的預算。憂心如焚的米拉每天在工地上打轉轉,他心裏有許多問題百思而不得其解。可是高迪卻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可憐的米拉時而抓住自己的錢包,時而又揪住自己的胸口,高迪卻若無其事似的微笑著。他對米拉說:"這房子的奇特造型將與巴塞羅那四周千姿百態的群山相呼應。"
米拉公寓終於造成了,的確很出乎意料,處處都顯得非常怪異,甚至有些荒誕不經。屋頂高低錯落,牆麵凹凸不平,到處可見蜿蜒起伏的曲線,整座大樓宛如波濤洶湧的海麵,富於動感。高迪還在米拉公寓房頂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狀的凸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軍士,有的像神話中的怪獸,有的像教堂的大鍾。其實,這是特殊形式的煙囪和通風管道。後來它們與古埃爾公園和聖家族大教堂一樣,也成了巴塞羅那的象征。
米拉公寓的確和周圍的群山融為一體。高迪認為,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因為他認為,那是"用自然主義手法在建築上體現浪漫主義和反傳統精神最有說服力的作品"。
1883年,高迪開始主持修建聖家堂--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直至1926年去世。在生前的最後12年,他甚至完全謝絕了其他工程,專心致誌於教堂的建築。1925年,高迪幹脆搬進工地,住在簡陋的工作室裏直到死去。
接手聖家堂之初,高迪改變了原建築師設計的新哥特風格,為它設計了長94米,寬60米的拉丁十字平麵、高60米的圓形穹頂,以及寬45米,高分別為45米和30米的中殿和偏殿。他把設計其他建築時的靈感和發現,全部運用到聖家堂的建造上,邊改邊建。
很難想象,如此宏偉的建築,所需資金竟然全部都是依靠捐助的。晚年的高迪陷入資金困境,曾挨家上門乞討。直到現在,秉承宗教奉獻的精神,工程資金也隻來源於門票和捐助。
高迪去世前,誕生立麵接近完工,他的設計讓整個立麵看起來更像一幅栩栩如生的巨型浮雕。在設計誕生立麵之前,高迪進行了20餘日的齋戒,身體十分衰弱,如果不是助手將他從床上拉下來,高迪可能就此告別人世了。
在設計這些雕塑時,高迪力求接近真實,他讓工作人員模擬各種"聖經"裏的場景,拍下照片,然後讓雕刻家進行創作。為了塑造一個逼真的送信天使,他找繪圖師當模特,讓雕塑師往他身上塗抹石膏,以致繪圖師因窒息和疲勞當場昏厥。而高迪的大衛王,其實是一個叫阿蒂加斯的泥水匠。
聖家堂是高迪心血的結晶、榮譽的象征。人們說,這個建築隻應該出現在夢裏,讓人敬畏、恐懼而又不得不嘖嘖稱奇。
然而,高迪沒有將這個夢境實現就離開了人世。1926年6月10日,巴塞羅那舉行有軌電車通車典禮,全城喜氣洋洋。裝飾著彩旗、鮮花的電車在歡快的樂曲聲和雷鳴般的掌聲中開動了......突然,電車將一位老人撞倒了!
老人穿著寒酸,形容枯槁,被送到醫院後不久就斷了氣。誰都沒有認出來,這個老人就是偉大的建築師高迪。結果,他像所有橫屍街頭的流浪漢一樣,要被送到公共墳場草草埋葬。慶幸一位老太太在這時認出了偉大的建築師,他可是巴塞羅那最偉大的建築師和最傑出的公民,是整個西班牙的驕傲啊!
最終,高迪被安葬在聖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他日夜"奮鬥"的地方。出殯那天,巴塞羅那萬人空巷,全城的人都出來為他送葬、默哀!
高迪,沒有帶走任何東西,卻給世界留下了一件驚世駭俗的禮物。
五代建築師的精髓
巴塞羅那是一座極有個性和魅力的城市,然而當你從遠處遙望這顆地中海明珠,一座驕傲的建築--高迪的神聖家族大教堂便會侵占你視線的焦點。有人說,聖家堂是超越了一般意義的建築,是巴塞羅那的象征。這浩大的工程、雄偉的建築成為巴塞羅那恒久的光榮。事實上,聖家堂的建造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的故事。
聖家堂的建造開始於19世紀末,建造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羅那書商朱塞佩?瑪麗亞?博卡貝裏亞提出的,他是聖徒約瑟夫崇敬會的創始人,該會的會員紛紛為此慷慨解囊。最初的建築師並不是高迪。而是建築師弗朗西斯科?德比裏亞,教堂風格是學院派的新哥特式,但開工不久建築師與崇敬會吵翻了,於是便由高迪來接手主持教堂的修建。那時的高迪隻有31歲,接下如此重要的工程式實不簡單,有人甚至懷疑他是否有這個能力。誰知這項馬拉鬆式的工程竟耗費了高迪幾乎畢生的精力,高迪用餘生的43年時間,為這座城市編織了充滿雄心的一個夢想。直到1926年去世,設計還沒有全部完成。
高迪接手任務後首先研究了教堂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關係,為了突出教堂在城市中的標誌性地位,高迪在教堂四周保留相應的空地,形成四星狀的廣場,以獲得最好的視覺藝術效果又盡量少占城市用地。從1883年至1893年高迪主要在原有平麵上修改,不敢做太大變動。後來由於米拉公寓、古埃爾公園建成的成功,高迪開始大膽地修改教堂設計。高迪將教堂的三個立麵分別以隱喻的手法象征耶穌一生的三個階段:誕生、受難與複活,並將教堂原有的方塔改為圓塔而且增加到18個,分別代表耶穌的12個信徒、四個傳教士和聖母瑪利亞,而中央最高的一個塔尖象征著耶穌本人。不僅是塔尖的數目具有一定的含義,高迪還通過隱喻和裝飾把教堂的紀念性推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