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回知青(2 / 2)

來到紅光大隊的知青們,雖然滿懷著激動,但也有點失落。比他們先來的一批知青,都被安排在公社知青農場,他們就隻能插隊了。

五個知青,後麵跟著一群社員,往那個立著高音喇叭的祠堂走,小孩子更多。

破舊的牆壁,還有幾塊木板拚成的睡鋪,瓦片都發黑了的屋頂,這個不知道有幾百年曆史的祠堂,就是他們住的地方。

“男同誌就住在這。”吳擁軍指著三個靠牆邊的睡鋪說。然後又指著另一邊一張大點的睡鋪:“這是兩位女同誌住的。”

這些就跟三十多年前一樣,大隊還挺關心的,兩位女知青的範圍,就拉上一塊花布簾。

“哎呀,男女就同處一室呀?”說話的這位女知青叫劉雪貞,跟楊楚生是同學,這可是一個相當潑辣的姑娘,這樣的話,要是白雪可不敢說。

吳擁軍對女知青說話,口氣就是不一樣,眼睛先往綠色軍裝那個豐滿的胸前掃一下,“嘿嘿”笑著說:“大隊也確實沒有地方了。”

兩位女知青都在翹著小嘴巴,解開那個打成四邊形的背包,裏麵就是一個臉盆還有被子和幾件外衣,其他的都在書包裏了。

社員們就是熱情,走到知青們身邊,都親熱地跟他們打招呼。

吳擁軍臉一黑,大聲喊:“先別吵了好不好?”

這一喊還真有效果,場麵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

這些知青,就是這位民兵營長管的,所以他今天也就這樣熱情,大隊的其他幹部,抓生產還抓不過來呢。先給他們分配生產隊,楊楚生和白雪,一同被分配在第三生產隊。

“現在給你們分配三同戶。”吳擁軍一說,剛剛安靜的場麵又有些聲音了。

“三同戶”,意思就是“同吃、同住、同勞動”。但同住說不上了,農村的房子也寬不到那裏去,怎麼能同住。他們住在祠堂裏也是合理,這祠堂也是幾個生產隊的隊址。

“到我們家吧!”一位村婦先說了,然後又是一陣吵鬧聲。村婦們真的熱情,都爭著成為知青的三同戶。

楊楚生又在笑,知道大家為什麼爭,這年代,糧食太緊張了,他們這些知青可是自帶口糧的。南濱省的糧食標準,每個非農業成年人每月的口糧,就是二十三市斤大米,還有四兩食物油。而農業人口,卻是啥都沒有,所以這二十三斤大米,對於農民來說,是相當寶貴的。

前生楊楚生的三同戶,是隊長水筍叔,現在他可有別的想法了,大聲說:“我到她家裏吧。”

楊楚生指著這個村婦,是全大隊最窮的一家,因為她的丈夫死了,就她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拉扯著四個孩子,每個月的口糧才多少?成人十六市斤稻穀,十六歲以下的減半。

這村婦也驚愕,她並不敢跟誰爭,她在這祠堂裏,也是被吳擁軍叫來,為知青們安排睡鋪這些的。

吳擁軍也有些奇怪,知青們要選就選比較好的家庭,怎麼就選了最窮的這一家呢?不過他的三角眼快速地眨動,感覺這個小知青好像有些圖謀,這位村婦長得那可是農村中的美人一個。不但長得好看,高挑的身材,那個胸前也讓他在等著,清明到了,夏天就趕緊來吧。

“行了,就這樣了,你們才到,下午就不用出工。”吳擁軍說完了,也完成了他的任務,走了。

楊楚生的身子靠著還沒有打開的背包,望著破舊的屋頂卻在沉思。想起他的前生,在這裏回城以後,就被安排在濱海市機械廠,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混上了半倒閉的廠工會主席,一直到重生前還在混。

這人能夠重生一篇,當然好,但卻重回這個讓人最無奈,為了幹革命也不怕餓肚子的時代。以後要發生的事,他是能提前知道,但卻無用武之地。這年代,你就是拿著兩斤大米到縣城的市場上賣,肯定還會被市管抓了,變成了投機倒把分子。

南濱省的天氣,季節一到清明,也可以說是進入到初夏了。“唰”!白雪將布簾一拉,兩位女知青在布簾後麵,開始換掉一身讓她們已經滿身是汗的綠色軍裝。

楊楚生卻還在出神,命運真的能改變嗎?還是不能?

“唰”!布簾一掀開,兩位女知青都帶著笑臉,走了出來。另外兩個爺們,都睜大眼睛,看著兩個漂亮極了的女同誌。

白雪一身的軍裝,換成藍色褲子和白色短袖的確涼上衣,頭上兩條編得跟繩子一樣的辮子也被她解開。一頭烏黑的披肩長發,讓她看起來,嫵媚得跟時代根本就不相符。朝著還在沉思的楊楚生看一眼,兩邊的嘴角往上翹一下。

楊楚生突然直了一下身子,心裏有想法。他不想跟前生一樣,過著極其平淡的一生,更不想前生因為這個白雪,搞得他跟別人結婚兩年後,離婚了就一直單身。

命運是能改變的,隻要你有改變的決心!這一輩子,如果不過得轟轟烈烈,也冤了第二生。再怎樣,總能混出個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