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會議按照慣例還是由田中一夫主持,但整個會場局麵實際上是由山下英生控製。一般人看不出來,其實公司高層的關係十分微妙。比如現在開的這個會議,就是上次討論在東莞建立新工廠的延續。上次田中一夫是棄權的,棄權是一種技術性選擇,不支持,不反對。由你山下英生去搞,搞成功了,我田中一夫是華南地區總經理,當然功不可抹,搞砸了,由你山下部長負責,自己拉的尿自己擦屁股。當初投票時,我田中都沒有舉手,關我咩事。
山下英生問我關於建廠的調研報告做出來沒有,我給他打了一個OK手勢。山下英生叫易葉青馬上打印,人手一份,現場討論。
當然,現在要在東莞投資建廠顯然不像前幾年那麼容易,前幾年東莞政府追求的是GDP的高增長和地方財政的高收入,管你黑貓白貓,能在東莞投資就是好貓。現在不同了,東莞塞車三分鍾,全球倒閉八家工廠。東莞經濟的成功崛起,已經引得全世界的高度關注,東莞早已今非昔比,有的是錢了,富可敵省了。能在經濟上和東莞抗衡的包括北京上海在內中國肯定找不出五個城市。人家現在思想和觀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汙染高能耗的企業,想進來,門都沒有。所以我們要在東莞建廠,首先要麵對的是環境保護問題。
我的調研報告正是從這方麵入手的,首先提出的就是廢氣廢水的處理問題。因為我們要建廠生產的輔助材料裏麵,有幾款是要經過研磨處理的,所謂研磨處理就是把做好的產品放在一個專門的機器滾筒裏麵,加入一定比例的石子、砂子、水和化學添加濟一齊滾動。這樣就會產生汙水。如果我們再配置一套完整的汙水處理係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設備的損耗可能比產品的收益更大,劃不來。我的建議是在長安找一家有汙水處理能力的機構,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委托處理,畢竟,我們產生汙水的產品隻占很小的一部份。
其次我對廠房的建築結構做了一個係統的調研,經過前期的考察和對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層麵來分析,能源緊缺將是未來企業發展的絆腳石。所以我建議生產廠房使用單體單層鋼架式結構。房頂全部使用透明亮瓦,白天不用開燈。牆麵錯開式,以便通風,夏天連空調和電風扇的錢都省了。調研報告的最後一頁甚至連建設新工廠所牽涉到的各個相關責任人、責任部門的電話、傳真等都一應俱全。山下英生對我這份卓有成效的調研報告頻頻點頭。通知翻譯部馬上把我的調研報告翻成日文,形成文件。
讓我唯一不解的是,忙了這些天,八字還沒有一撇。據牛小米透露的消息,日本總部至今還沒有召開一次正式會議來討論在東莞建立新工廠的事宜。聽說在日本總部反對在中國建設第二工廠的聲音很大。1999年在東莞建立TTK製造工廠的時候,當年日本TTK工廠就縮小了一半的規模,300多人因此失業。如果再在中國建立新工廠,也就意味著日本總公司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那麼TTK公司在世界上的格局將麵臨重新洗牌。日本人反對在中國建廠,實際上是在保衛自己的飯碗。另一方麵,田中一夫是東莞TTK工廠總經理,如果再建立第二工廠,必然會產生另一個總經理,這樣,勢必有人可以和他平分秋色平起平坐,他在中國工廠的霸主地位就會受到嚴重威脅,甚至是挑戰。
山下英生主張在東莞再建工廠,壓力是可想而知的,或許東莞TTK公司的頂頭上司田中一夫他並沒有放在眼裏,最大的阻力應該來自日本總公司幾百名員工的抵製。光是賠款金,就得上億。但不管阻力有多大,隻要說服了會長,建立新工廠也不是沒有希望。
要說服會長把日本大本營關閉轉投中國,並不是一件簡單事情,你得拿出強有力的數據和理由。日本人講究證據,這是我深有體會的。之前我們總務部申購一台11座的豐田麵包車,采購申請單一傳到日本馬上就被否決了,要我出示理由和證據。理由實在不夠充分,我總不能說總務部人多,節假日組團旅遊方便吧。我知趣地把11座豐田麵包改成了7座起亞。並從高速費用一類車和二類車的收費區別以及排量油耗上列舉了一大堆數據。才免強得到審批。
而這份由我獨立起草的《關於在東莞建設第二工廠的諸項事誼的調研報告》更是凝聚了我這段時間的汗水和心血。無論是新工廠的前景展望還是成本上的數據分析,都寫得人精神振奮,無可挑剔。從山下英生的眼神裏,我讀到了他對我的期待的讚許。我和山下英生實質上已經形成一個利益聯盟體,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拿出證據,讓老板痛下決心,關閉連續多年經營赤字的日本總部,趕快在東莞建立第二工廠。一旦成功,山下英生將得到一次權力的提升,我將得到一次經濟上的提升。
所以,這份調研報告,我必須做得言簡意賅,無懈可擊。要是落在地上,肯定擲地有聲,山下部長不可能不滿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