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由此獲得了一個依據,去分析貌似違背這個規律的現象。譬如說,我基本可以斷定,一個自己無為卻逼迫孩子大有作為的人,他的無為其實是無能和不得誌,一個自己拚命奮鬥卻讓孩子自由生長的人,他的拚命多少是出於無奈,這兩種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的未遂願望。
11
我常常觀察到,很小的孩子就會表露出對死亡的困惑、恐懼和關注。不管大人們怎樣小心避諱,都不可能向孩子長久瞞住這件事,孩子總能從日益增多的信息中,從日常語言中,乃至從大人們的避諱態度中,終於明白這件事的可怕性質。他也許不說出來,但心靈的地震仍在地表之下悄悄發生。麵對這類問題,大人們的通常做法一是置之不理,二是堵回去,叫孩子不要瞎想,三是給一個簡單的答案,那答案必定是一個謊言。在我看來,這三種做法都是最壞的。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不妨與他討論,提出一些可能的答案,但一定不要做結論。讓孩子從小對人生最重大也最令人困惑的問題保持勇於麵對的和開放的心態,這肯定有百利而無一弊,有助於在他們的靈魂中生長起一種根本的誠實。
12
真實的、不可遏製的興趣是天賦的可靠標誌。
13
一個人的天賦素質是原初的、基本的東西,後天的環境和教育都是以之為基礎發生作用的。對於一個天賦素質好的人來說,即使環境和教育是貧乏的,他仍能從中汲取適合於他的養料,從而結出豐碩的果實。
14
教育的本義是喚醒靈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種場景中都保持在場。相反,倘若一個人的靈魂總是缺席,不管他多麼有學問或多麼有身份,我們仍可把他看作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蒙昧人。
15
把你在課堂上和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都忘記了,你還剩下什麼?——這個問題是對智力素質的一個檢驗。
把你在社會上得到的地位、權力、財產、名聲都拿走了,你還剩下什麼?——這個問題是對心靈素質的一個檢驗。
16
事實上,每個人天性中都蘊含著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發現和領略閱讀的快樂。遺憾的是,當今功利至上的教育體製正在無情地扼殺人性中這種最寶貴的特質。在這種情形下,我隻能向有識見的教師和家長反複呼籲,請你們盡最大可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能保護多少是多少,能搶救一個是一個。我還要提醒那些聰明的孩子,在達到一定年齡之後,你們要善於向現行教育爭自由,學會自我保護和自救。
17
是到全民向教育提問的時候了。中國現行教育的弊病有目共睹,有什麼理由繼續忍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今日中國,教育是最落後的領域,它剝奪孩子的童年,扼殺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礙青年人的獨立思考,它的所作所為正是教育的反麵。改變無疑是艱難的,牽涉到體製、教師、教材各個方麵。但是,前提是澄清教育的理念,弄清楚一個問題:教育究竟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