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俗話說:“眼見為實。”在物質事實的領域內,這個標準基本上是成立的,但在精神價值的領域內就完全不適用了。理想、信仰、真理、愛、善,這些精神價值永遠不會以一種看得見的形態存在,它們實現的場所隻能是人的內心世界。毫無疑問,人的內心有沒有信仰,這個差異必定會在外在行為中表現出來。可是,差異的根源卻是在內心,正是在這無形之域,有的人生活在光明之中,有的人生活在黑暗之中。
唯有鍾愛精神價值本身而不要求看見其實際效果的人,才能夠走上信仰之路。在此意義上,不見而信正是信仰的前提。所以,耶穌說:“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啊!”
10
歌德說得好:“虔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過靈魂的最純潔的寧靜達到最高修養的手段。”從本義來說,虔誠是麵對神聖之物的一種恭敬謙卑的態度。這種態度本身還不是信仰,而隻是信仰的一個表征,真正的信仰應是對神聖之物有所領悟。一個人倘若始終停留在這個表征上,對神聖之物毫無領悟卻竭力維持和顯示其虔誠的態度,我們就有理由懷疑他的這種態度是否是裝出來的。所以,我認為歌德接下來說的話是一針見血的:“凡是把虔誠當作目的和目標來標榜的人,大多是偽善的。”
11
雖然我的出生純屬偶然,但是,既然我已出生,宇宙間某種精神本質便要以我為例來證明它的存在和偉大。否則,如果一切生存都因其偶然而沒有價值,永恒的精神之火用什麼來顯示它的光明呢?
12
“上帝”是一個符號,象征人生不證自明的最高原則,而一切精神跋涉者的困惑便在於總是想去證明它。
13
人是由兩個途徑走向上帝或某種宇宙精神的,一是要給自己的靈魂生活尋找一個根源,另一是要給宇宙的永恒存在尋找一種意義。這兩個途徑也就是康德所說的心中的道德律和頭上的星空。
14
不管世道如何,世上善良人總歸是多數,他們心中最基本的做人準則是任何世風也摧毀不了的。這準則是人心中不熄的光明,凡感覺到這光明的人都知道它的珍貴,因為它是人的尊嚴的來源,倘若它熄滅了,人就不複是人了。
世上的確有那樣的惡人,心中的光幾乎或已經完全熄滅,處世做事不再講最基本的做人準則。他們不相信基督教的末日審判之說,也可能逃脫塵世上的法律審判,但是,活著而感受不到一絲一毫做人的光榮,你不能說這不是最嚴厲的懲罰。
15
按照中國的傳統,曆來樹立榜樣基本上是從道德著眼。我更強調人性意義上所達到的高度,亦即整體的精神素質,因為在我看來,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隻是他的整體精神素質的表現,並且唯有作為此種表現才有價值。即如當今社會的道德失範,其實也是某種整體精神素質的缺陷在特殊條件下的暴露,因此不是靠樹立幾個道德標兵就能解決的。
9
俗話說:“眼見為實。”在物質事實的領域內,這個標準基本上是成立的,但在精神價值的領域內就完全不適用了。理想、信仰、真理、愛、善,這些精神價值永遠不會以一種看得見的形態存在,它們實現的場所隻能是人的內心世界。毫無疑問,人的內心有沒有信仰,這個差異必定會在外在行為中表現出來。可是,差異的根源卻是在內心,正是在這無形之域,有的人生活在光明之中,有的人生活在黑暗之中。
唯有鍾愛精神價值本身而不要求看見其實際效果的人,才能夠走上信仰之路。在此意義上,不見而信正是信仰的前提。所以,耶穌說:“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啊!”
10
歌德說得好:“虔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過靈魂的最純潔的寧靜達到最高修養的手段。”從本義來說,虔誠是麵對神聖之物的一種恭敬謙卑的態度。這種態度本身還不是信仰,而隻是信仰的一個表征,真正的信仰應是對神聖之物有所領悟。一個人倘若始終停留在這個表征上,對神聖之物毫無領悟卻竭力維持和顯示其虔誠的態度,我們就有理由懷疑他的這種態度是否是裝出來的。所以,我認為歌德接下來說的話是一針見血的:“凡是把虔誠當作目的和目標來標榜的人,大多是偽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