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實現全球到達、全球影響,基地絕不僅僅是跳板,實際上是發力點。2003年,小布什總統聲明要發動伊拉克戰爭,這個力量從哪個地方發出來呢?它不是從美國——當然美國有大量的運輸工具,而是從科威特、阿曼、卡塔爾、巴林的美軍基地發力的。當時出了問題的是土耳其,美軍在土耳其有大量基地,但是土耳其考慮到種種因素,不允許美軍使用這些基地直接攻擊伊拉克。就因為這個舉動,給美國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甚至直接影響當時第一數字化師——第四機步師的部署。如果土耳其允許其在土耳其基地部署,當時就會對伊拉克形成南北夾攻之勢:南麵從科威特打,北麵從土耳其打。
美軍內部,還有我國的軍事分析員、評論員都在講,隨著美軍機動性提高,如果投送力量能從本土直接到達全球,基地還有什麼意義?而且信息網絡連接、對全球情況的掌控,以及部隊運輸工具的改變,一切都證明:基地意義不大了。再加上維持基地費用很高,和當地的民眾多多少少會發生一些衝突——大家可以看到日本、韓國民眾連續抗議飛機噪聲對當地環境的汙染;冷戰期間,在德國駐守兵力很多的時候,德國民眾的抗議;包括日本禁止美軍航母進入日本港口,自民黨政府跟美國達成秘密協議:“你可以不事先聲張,悄悄地進來。”在日本掀起軒然大波——這都是海外基地帶來的麻煩。
這種論調講多了,產生一種假象:好像海外基地有消亡的趨勢了,好像美國人開始帶頭率先裁減基地了。美軍確實在調整壓縮基地,但是這個基地減少,不是說基地沒有用了,主要是財政開支太大、安全態勢的轉換和戰略重點的轉移。比如歐洲基地量非常大,德國的基地量非常大,已經逐步關閉、逐步減少,把部隊調出來,把裝備轉移出來,把基地交給當地人。
真正由於信息化速度、遠程投送的發展而縮減的基地,我們並沒有看出來。現存的這些基地,在海外仍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你遠程投送力量再快,在伊拉克、阿富汗作戰,你的輕裝人員可以用飛機很快輸送過去,但是重裝備比如坦克——一輛坦克40多噸,美軍坦克已經達到58噸,M1A2達到62噸——這麼大的重量,飛機沒有辦法運送。而靠海運,一般是20天到一個月,甚至還要多。怎麼辦?還是得靠基地事先大量儲存。
有基地儲備人員、物資、油料、裝備、彈藥,使未來在全球行動時非常快速而全麵。如果標一個世界地圖的話,可以看到,美軍基地在全世界星羅棋布。它把不重要的基地撤了,但是那些重要的基地還在各個要點,中東、中亞、東亞、西太平洋包括歐洲,這些地方基地密集,屯兵、囤積裝備,為未來的軍事行動做支撐。
即使在信息化條件下,即使在遠程投送能力加強的情況之下,海外基地對美國這種全球行動的國家來說,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軍實現全球到達、全球影響,基地絕不僅僅是跳板,實際上是發力點。2003年,小布什總統聲明要發動伊拉克戰爭,這個力量從哪個地方發出來呢?它不是從美國——當然美國有大量的運輸工具,而是從科威特、阿曼、卡塔爾、巴林的美軍基地發力的。當時出了問題的是土耳其,美軍在土耳其有大量基地,但是土耳其考慮到種種因素,不允許美軍使用這些基地直接攻擊伊拉克。就因為這個舉動,給美國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甚至直接影響當時第一數字化師——第四機步師的部署。如果土耳其允許其在土耳其基地部署,當時就會對伊拉克形成南北夾攻之勢:南麵從科威特打,北麵從土耳其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