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東歐小國傍大款

在冷戰結束的時候,北約有16個成員國,現在已經增加到28個,而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些新增的成員國,主要位於歐洲的破碎地帶。

美國人,包括一些西歐人經常使用“破碎地帶”來描繪西亞、南亞、中亞一些地區。實際上,他們可以回過頭來看一看,他們自己腳底下歐洲那一片才是真正的破碎地帶。那裏過去是麵對華約組織,現在麵對依然強大的俄羅斯,很多東歐小國的傍大款心理就非常強烈:一定要靠一個大國,這個大國必須有錢,必須得有勢。有錢能夠為它的發展助一把力,有勢能夠保證它的安全。

那麼今天這個大款是誰呢?它們認定是北約。因為俄羅斯的蕭條、破敗,它們認為不行了,而且傳統上它們認為俄羅斯是它們的威脅。所以這些東歐小國,包括波羅的海沿岸的小國,投靠北約是趨之若鶩,投靠北約的很多、要求加入北約的很多。北約的成員國急劇膨脹。十幾個國家都加入了,但是這種加入能帶來北約強大嗎?這是很大的問題。

可以對比歐盟來看。當然歐盟是一個政治、經濟組織,北約是一個軍事組織,歐盟隻限於歐洲成員國,北約還包括了北美國家,但是它們的主要活動空間是歐洲,那麼它們還是有參照性、有可比性的。

歐盟也在東擴,成員國也在急劇地增加,把大量的原來東歐的國家加入進來了,平常狀態下,通過不同的分工,雙方都能夠獲得一點雙贏。那麼在金融危機時,歐盟捉襟見肘。甚至在國際上流行一個很嚴重的信號:歐元會不會崩潰。

東歐金融破產,西歐想從東歐把產業搶過去,然後把資金抽回,引起東歐普遍的憤怒。捷克總理為此就講過一句非常火爆的話。他說整個歐洲,我們本來應該在一條船上,那麼我們現在要問一問,是不是在一條船上?

捷克總理為什麼這麼問?因為法國總統要求把法國汽車產業在捷克的部分都要撤回去,連資金帶廠礦、帶就業的名額都要撤回去。捷克總理非常憤怒,他就問我們是不是在同一條船上,或者我們即使在同一條船上,是不是有不同的艙,是不是有一等艙、二等艙、三等艙。實際上,就是有一等艙、二等艙、三等艙。

在歐盟裏邊,像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它們是在一等艙。波蘭也好,斯洛伐克也好,就是在四等艙、五等艙,必須得承認這個現實。

北約也是一樣,東歐的小國家混進去,也是小虧本,得承認這個現實。你以為國際組織裏邊真正人人平等?還是根據實力的,你有多大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就坐幾等艙。

你隻要有求於人,必然是被別人拿著短處。那麼東歐小國的這種情況,不管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軍事上,它們都有求於人。就形成今天的這種局麵,雖然給歐盟、北約的擴大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間——東歐小夥伴們紛紛要求加入北約,紛紛要求加入歐盟——這在當初北約和歐盟擴大的時候,給歐盟和北約帶來一片歡喜鼓舞,但現在的問題正在逐步展現,那就是大有大的難處,越大麻煩越大。

就像當初的恐龍一樣,恐龍為什麼從地球上滅絕了?就因為身軀太大了,就因為每天進食太多了,以至於地殼變化、氣溫變化、地球上沒有那麼多食物提供給它了,然後它的身體也無法保護它的體溫了,隨著氣溫下降,這個物種就滅絕了。今天的北約實際上也在朝這個方向走,尤其隨著經濟、政治形勢問題的發生,對北約成員國要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北約造成很大的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