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楚皇的歸來,馮嘯天心裏自然是萬分不願,於是下令命各個關口不得放行,可是他卻沒有親自去執行這個命令,反而交給了那些大臣們,讓他們去執行。
同時他也想看看,這些人對於自己和新皇,是否有絕對的忠心。若是有,那他們一定會拚盡全力,來阻攔老楚皇。若是沒有,那就稱此機會,徹除掉。
眼下正值新皇登基.,內政不穩的時候,若此時大家不能一條心,共渡難關。那以後,就會成為不安穩的定時炸彈。為了楚國加快穩定,行一些狠辣手段,也是必須的。
對於這項任務,起初大家都有些猶豫,畢竟那邊才是名正言順的皇上,而這邊新皇還未上位,手中還沒有最關鍵的玉璽,說他們犯上作亂,意圖謀反都不為過。況且還有一位實力高超的,馮嘯天在虎視眈眈的盯著他們,這讓他們的心裏,充滿了懼怕。
一旦接下這個任務,那他們無論是執行,還是不執行,都是一個大難題。最後還真有一位不怕死的人,站出來接受了這個任務。此人名叫秦烈山,是位八十多歲的老臣了,當初楚皇跑路時,曾有意帶上他,可是奈何他年歲己高,經不起長途拔涉,隻能留在京中。
本來他都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了,可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切居然峰回路轉。楚國平安無事了,這讓老秦是欣喜若狂啊!可楚國要立新皇這一消息,頓時又讓他覺得不好了。
原因自然是因為自家的榮耀要沒了,出逃一事他雖跑不了,可這並不代表他的兒孫後代跑不了,要知道他家中旦凡能動之人都走了。而自己為了後輩的榮光,他主動請命留在京城,為大楚守好最後一絲尊嚴。
當時的楚皇十分感動,立刻就下令賞賜他的後輩,為世襲貴族,忠勇一等公,老家夥為此可是高興了一陣,但現在卻不行了。一旦新皇登基,那老楚皇的話還管用嗎?到時候他不就白忙一場了嗎?
已經垂暮之年的他,恐怕再也沒有機會為國效力了,最關鍵的是,他雖然英雄一世,榮光無限,可他的後輩們,全都是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這個家族全靠他一人支撐。他若死了,那這個家也就完了,為了子孫後代,老家夥顯然是要拚命了。
大家也樂得丟出這個燙手山芋,將此事報給馮嘯天,馮嘯天卻像沒聽到一樣,淡淡地“哦~”了一聲便不再言語,好似全然沒放在心上。眾臣還有一大堆的事要忙,便不再打擾,回去做事了。
秦烈山正式得到這個任務後,自然是欣喜萬分,不顧年邁之軀,風風火火的前往,老楚皇回國的必經之路“遼豐城”等候。
此時的楚皇正在日夜不停的趕路中,為了快點回國,他帶了十幾多匹馬換著騎,總之馬可以休息,但人不行,就連吃飯飲水等小事,他都是能免則免,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楚皇整個人都瘦脫相了。原本紅潤肥胖的臉龐,現在出現了明顯的凹陷,眼睛上也掛上了,兩個大大的黑眼圈。頭發更是白了不少,整個人似乎在這短短的幾天內,蒼老了十幾歲。
與他同行的人還有晉王,原本他已經是板上定釘的,下一任國王了。可是在這個節股眼上,居然出現了如此大的變故.,這讓他如何能不怕呀!萬一新皇登基成功,那他的生命也就可以倒數了。
.年紀輕輕的他,自然不甘心就這樣赴死,更不甘心快要到手的皇位拱手送人,於情於理他都想再爭上一爭。
眼看前方便是楚國國界了,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被楚皇帶走.,再加上這個方向沒有戰事,.因此留守人員特別少。但楚皇的隨行護衛卻很多,足足有一萬人的輕騎兵,都是用換馬戰術,時刻保護楚皇安全,否則他這個皇上,恐怕都回不到楚國邊境,就會被這路上的山賊土匪給先宰了。
那麼點留守人員,自然不夠看。為首的城主為了自己的性命著想,當場就想開城投降,卻收到飛鴿傳書,讓他不準放行,氣得他剛要破口大罵,就又收到了一條命令,讓人開城放行。這可讓他有些蒙了,不知該聽那個好,當然他隻是猶豫了一會兒。
看著外麵風風火火的大軍,立刻便有了決斷“放行“!開玩笑,若不放行,難道要找死嗎?反正他是不相信,憑自己手中的,這幾十個維護治安的兵,能擋住一萬大軍,在生死關頭,他當然選生。
老楚皇他們因為趕時間,並沒有在此停留多久,草草的準備了些糧食和水,便又上路了,而這兩個命令自然是從“遼豐城“中發布出去的。前一個禁行命令,是當地城主得知秦大人的來意之後,自做主張發出去的。
.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這個馬屁沒有拍對,.反倒拍在了馬腿上。得知城主自做主張幹的事後,.秦大人是勃然大怒,.狠狠的罵了他一頓,隨後急忙重發了一條命令來挽救。並且在楚皇的必經之路上,一律下令放行,同時備好糧食和水,.還有新的馬匹.,靜等楚皇歸來。
當然他做這一切事的時候,也有些擔心,生怕驚動了馮嘯天,讓自己老命不保,於是他扯下自己的這張老臉,把平時與自己有交情的,和對老楚皇忠心的人,都求了一遍,請他們幫忙掩護。
還別說,他還真說動不少.,朝中以有十五位官員,明確表示會支持他,.並幫他安排好一切,顯然他們這些老頑固,從心裏還是認為老楚皇為正統,馮嘯天他們是反賊。
說來也奇怪,不管在哪,但凡是朝廷,都會有幾個自命清高、不願創新、阻礙國家發展的老頑固存在。這種人往往地位高貴,在朝很有影響力,對於新鮮事物,不願接觸,更不願相信。總把自己當年成功的那一套,強加給現代人身上,讓也們墨守成規,走自己走過的老路,還美名其曰,讓你們少走彎路。
其實就是仗著自己年輕時的,那點功績倚老賣老.,以此襯托自己的偉大。更有變態的,一旦有新事情,新法令,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他們立刻就會像瘋狗一樣,跳出來“護食。”並且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百般阻撓,許多國家便因此,錯過了很多的發展機會,最後被那些敢於創新發展的國家給滅掉。
有句話叫,落後就要挨打,可往往那些老人,寧可落後挨打,也不願作出犧性,不得不說.,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得不麵對的悲哀。可凡事又都有兩麵性,他們的思維雖然守舊,可卻總能看到新政的不足之處,再加上他們以前的功績和名氣,很容易拉攏人心。
而他們的子孫後代,因為從小所受教育良好,日後大都入朝為官,這也就衍生出了,一個又一個家族勢力。往往殺他們一人,就等於得罪了整個貴族圈,新政就更難有出頭之日了。眼下楚國要發展,就要好好地換換血,因此馮嘯天明知道,有人暗中給老楚皇開綠燈,也要裝做不知道。
等到日後證據確鑿,就將他們一網打盡,為楚國的富強,殺出一條血路。有他的故意放縱和內部大臣的裏應外合,老楚皇的前進之路異常通暢,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一般。原本要五天趕完的路,他們一天半就差不多了,在這期間,朝中的十五位大臣與秦大人,都給楚皇送過信以表忠心。
並且暗中買通守衛,讓他們配合老楚皇起兵,一起把馮嘯天和馮天澤趕下台去,迎回楚皇。至於實力超強的馮嘯天,他們打算用名譽來威脅他,再怎麼說老楚皇都是他的生父,他總不能喪心病狂的,當眾弑父吧!
隻要他不敢,那麼就必須把皇位讓出來,由他們十六個人為代表,.再加上他們勢力所屬的各層官員,共記一百一十名官員,聯名上書,有些人還在關外並未趕回,有些人則在城中。
本來他們是不想參和的,但迫於昔日的恩情,.和家族關係,被逼簽下了字。
.這封聯名信,是代表群臣的諫議,一旦天子不肯,那麼就會惹怒那群書呆子.,而他們憤怒的方式.,通常都很極端。.這其中最典形的便是以死相諫。
一想到許許多多的大臣,一起扭頭撞柱子的場景,就足以讓這些上位者,頭疼一陣子了。對於這一切媽嘯天自有打算,一轉眼,一天的時間便過去了。
明日便是新皇的登基大典,一切事情都在準備著,身為當事人的萬妃和馮天澤正在做最後的演練,生怕自己會在明天,那個重要的日子裏出醜。馮嘯天反而卻閑了下來,大家看似忙碌,可還真沒他什麼事.。
無聊的他隻能坐在宮殿的頂上,靜靜地看著他們忙碌,而自己在一旁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