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這個消息便從秦國傳播出去,一時間天下皆驚,兩位帝國太子雙雙隕命,怕是很難用和平的手段,來解決此事了,這天下終歸是要大亂了。
大漢得和此事後,也是驚怒交加。一方麵是自己剛剛服軟,結果就被現實打了臉,還有就是太子劉恒也死於非命,可以說這次丟人又丟份的舉動,徹底成了一個笑話。
最後大漢還有一百多萬的部隊,在秦國手裏呢,一旦開戰,那這一百多萬條人命,隻能是被他們拿來祭旗.。隻要秦國不傻,就萬萬不會把這些人送回去,給大漢增加戰鬥力.。
對此大漢一方,幾乎是立刻派人前來交涉,希望能用和談的方式,把人給帶回去。隻是秦皇一心急著去接兒子,無心見他,也就一直拖著。以他的速度,少說也要兩天才能到,而這兩天,全大陸都在議論這件事。
很快天下人幾乎便忘了,前不久馮嘯天與劉恒的那場驚天攻守戰,這也算幫馮嘯天,把鋒芒給遮了下去。畢竟馮嘯天現在,一切還都在起步階段,不宜太過招搖,穩紮穩打跨過安全期,才是最重要的。
兩天過後,秦皇終於來到了這個讓他無比傷心的地方,“柳南鎮“秦山與劉恒便是在此決鬥,最後身死。到了之後,他是馬不停蹄的,奔向了秦山的所在地。
這兩天他一直都沒有合眼,滿心滿腦都是想著兒子的死。可當他真得到了這,又沒有了進去的勇氣,他還是無法麵對兒子的離世,在大帳前,駐足好久。直到皇後前來.,兩人才相互攙扶的走了進去。
此時周圍的人已經跪了一地了,他們用沉默,來表答此時的哀思。進去之後.,一眼便看到了,放在大帳中央的秦山.。此時的秦山渾身焦黑,隻有那略微完整的鎧甲,才算勉強證明了他的身份。兩位仔細的認了認,這才確定身份,此人正是他們的兒子,秦山。
痛哭,淚水.、哀嚎、都無法表答,它們此時心情的萬分之一,白發人送黑發人,世間大悲莫過於此。過了好一會兒,這兩位才算緩過神來道:“漢國.!劉振宇!朕與你不死不休!”
至此長達許久的“絞肉機式大戰!”正式拉開續幕,由於此戰勢力眾多,牽扯極廣,也被稱之為“世界大戰。”這個不起眼的村鎮“柳南鎮“也被冠以了“開端之役”的大名。
同時也被後人詬病,至此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若想說“某某人“罪大惡極之時,都會說一句“你怎麼像柳南之戰的禍首,一樣可惡呢!”
由此可見,這件事的影響有多麼的強大!以至於到了天下同恨的地步。
秦皇吼完,便把目光一掃,大聲道:負責太子安全的人是誰啊?”
自從太子一死,這些人便知道他們也活不長了,主刻下跪領罰,可商恬這時卻勸道:“陛下,請聽臣一言。”
本想殺人泄憤的秦皇,聽後立刻停了下來,問道:“丞相有何事話要說?“
見秦皇還算給自己幾分薄麵,商恬也暗暗鬆了一口氣.道:“陛下,我大秦太子剛剛離世,可大漢一方亦是如此,眼下一場大戰再所難免,此時正是我們用人之際啊!這些人雖犯保護不利之罪,可念在他們還有些用處.,不如讓他們上陣殺敵,為太子報仇,也算物盡其用了.。
況且,他們都是從小在太子身邊保護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還請陛下寬容,給他們一個機會。”
聽到有人給自己求情,那些人那還會不明白,立刻道:“請陛下開恩,臣願誓死殺敵,為太子報仇!”
要知道但凡能混上太子護衛的人,都不是一般人,祖上三代都要家世清白,容不得絲毫汙點,再有身手要好,品行要端正,幾乎這樣的條件,都是各個世家的傑出子弟。
這也第一種投資,現在是太子的護衛,將來就是皇上的重臣,眼下朝中,旦凡跟皇上親近的臣子,幾乎都做過皇上的護衛。為此每年太子護衛的名額,都是各方勢力爭搶的對象,當然凡事有一利,就會有一弊。
機會是很大,可風險同樣很大,一旦發生了像今天這種事,太子死了,那他們這些沒死的護衛,便隻有一個下場,三族陪葬。這也第一種警告,為得就是怕那些護衛不盡責,因此才定下的一條鐵律。
護衛必須死在太子前麵!這樣的死法叫“盡忠“會獲得皇上的厚賞,厚葬。可像他們這樣,嚴重的保護不力,隻能是連累家族了。
秦皇本來還殺意滿滿,可聽了他的話,也覺得有些道理,狠狠的瞪了他們一眼道:“既然丞相為你們求情,那朕就給你們一個機會。
聽旨,你們立即趕往秦漢邊界,做一名普通士兵,三年之內不得升遷,若有陣前衝鋒之時,你們必須在第一排。三年後,若你們表現良好,那朕可以考慮寬恕你們的罪過,以及你們的三族。”
聽到這個幾乎和送死,沒什麼區別的命令後,這些人如蒙大赦,千恩萬謝的走了。如此一來,商恬在不知不覺中,又拉攏了不少的名門望族。
對於他們而言,個人生死無足輕重,若他們一死可保家人平安,那他們是不會有絲毫猶豫的,現在這個結果讓他們十分滿意,.一個個都把商恬當成恩人一樣感激。
同時鬆了一口氣的,還有一眾大臣的,他們中有一大部分人,都和這些太子待衛們有親屬關係.。一旦嚴懲,必受誅連,得知自己安全了之後,他們便不再擔心,自身的安全問題,轉而把注意力,放在了一致對敵上。
這時便有一位大臣提議道:“陛下,關於大漢的一百多萬部隊您有何看法?”
秦皇聽後自是大怒道:“能有什麼看法?當然是全殺了,難道還要朕將他們平安的放回去,日後與朕作對嗎?“
對於這樣的回答,大家自是在意料之中,恐怕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這麼做。可是那位大臣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道:”陛下的憤怒,臣自是清楚,可殺人隻能圖一時之快。對與後麵的戰鬥毫無用處,反而會讓我大秦,落下一個殘暴不仁之名,日後開戰時,在名分上,對我們不利,因此臣以為這隻是下策。”
“那愛卿有何高見?”秦皇有些疑惑的問道。
那人道:“陛下,臣以為,若與大漢開戰,必是一場曠日待久之戰。打仗的時間越長,對於後方的補給也就越需要,由其是在兵器,礦產上。
多一件鎧甲兵器,就等於多一個戰鬥力,眼下我們的生產力,還算可觀,但仍需未雨綢繆。不如將大漢軍中,一些身體好,有能力的人,安排去做礦工。
至於那些體質不好,又愛挑事出風頭的……”那人開始還有些猶驟,但是又突然下定決心道:“將他們全部打成殘廢,最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那種,然後全都送回去。
一來可以對外宣稱,他們是在之前的戰爭中受了傷,而我大秦不忍殺生,因此將他們如數奉還,這樣在名義上,我們就先占了一個仁義之名。
二來,他大漢一下多出了這麼多的傷員,勢必要找人照顧,畢竟他們這可算是為國捐軀,若是大漢不管,不僅會失了人心,更會寒了軍心!
他們若管,必會抽調大量的資源和人手,這樣一來,對我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啊!還有他們若真的不管,那這些人就會流落民間,由家人來管,無形之中又加重了民眾的負擔。
對於日後的生產和稅收,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眼下我們已為仇敵,那想盡辦法,削弱敵人,不就是戰爭的第一步嗎?”
聽聞此計,眾人是一陣惡寒,原因無它,因為它實在是太惡毒了!此計若成,將有數萬,乃至數十萬家庭支離破碎,無數家庭痛苦不己。
可這就是戰爭,戰爭不但要強大自己,更要打敗敵人,為了勝利,這點手段算什麼?他甚至都想過給這些士兵下瘟疫,讓他們帶回國中,.從內部讓大漢的人死絕,那他們自然可以不戰而勝。
不過轉念一想,瘟疫這東西不好控製,萬一傳回大秦,那不就等於是惹禍上身了嗎?因此他並沒有說。
奏皇聽後點頭微笑道:“好、好、好,一切便由你去安排吧,事成之後朕有重賞!”
“臣領旨!”
而後秦皇又道:“你們都先下去吧,朕和皇後要與皇兒單獨待會。”
“是“眾臣應和一聲後,便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出帳之後,眾人首先對商恬恭敬一禮,而後謝道:“多謝大人,仗義執言.!“
商恬也敢不拖大,回禮道:“那裏,哪裏,諸位客氣了,大家同殿為臣,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今後大家還要同心協力,一起輔佐陛下,說這些便有些見外了。”
而後大家又是相互寒喧了幾句,便紛紛告辭離開了。就在這時一位青年,從人後走來,恭敬的朝商恬說了句:“恭喜父親,在朝中廣施仁義,日後我們商家,在朝中可以說是屹立不倒了!“
來人正是商恬的兒子,商居信。他今年不過才十八歲,算是弱冠之年。對於這些事情,都是從商恬那裏學來的。剛才見那麼多人感謝父親,便欣喜的認為商恬又爭到了不少的好處,也就有了剛才的話。
可誰知,聽了這些話的商恬,卻沒有半分開心,反而眉頭深鎖,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後,說了句:“你跟我來。”
而後,頭也不回的朝他們的營帳走去,待兩人進去之後,又吩咐下手道:“你們都下去吧,不準任何人靠近。”
商居信有些疑惑的看著父親,問道:“父親您今天廣施恩德,收攏人心,為何卻不高興呢?“